正文

第1节:前言(1)

你为什么工作 作者:邱庆剑


前 言

偶然翻开二十年前的日记本,在扉页看到一句话:

“工作着是美丽的!”

我不禁为之怦然心动。

我记起来了,那是19岁那年,在一位老人的启发之下,我写出了这句话。尽管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即将中学毕业的学生,还不知道工作的真正滋味。我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滋味,应该是在十多年之后了。那段时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辛苦的日子,每天天没亮就开车赶40公里路到公司上班,下班常常也很晚,有很多次下班途中,收音机里的播音员都已经下班了。那段时间没有周末的概念,一个星期最多能够休息半天,那就是星期天的上午。但是,那段日子我感到非常快乐,非常幸福,“工作着”在我眼中,的确是很美丽的,尤其是每当一个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我就忍不住在办公室里兴奋地走上几圈。

但我同时也看到,有许许多多的年轻员工,他们工作得很痛苦,虽然他们不必像我那样赶很远的路,不必像我那样每天加班到很晚,不必像我那样周末还要去上班,可他们就是找不到工作的快乐。他们一到工作岗位,就是一副受苦受难的表情,满嘴的唉声叹气,但是,如果某个领导突然宣布放假半天,或者外出搞一次文艺活动,他们马上就会欢呼雀跃,表现出翻身得解放的样子。

我曾经做过许多分析和调查,我认为,这些年轻人之所以没有工作激情,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缺乏生存压力,二是缺乏对工作的正确认识。

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人,包括部分70年代的人,他们工作是很努力的。这不一定是由于职业境界有多高,而是迫于生存压力。那个时代

的人,差不多都有过饿肚子的经历,他们深知不努力工作,就可能危及生存,至少不可能生存得很好。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我们摆脱了物质困境,加之我们国家的民众,都有存钱的习惯,手头的钱渐渐多起来,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小了。“80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在养尊处优中长大,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生存的压力已经微乎其微了,挣不了钱也没关系,有父母在啊,大不了当“啃老族”就是了。

在生存压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我们整个国家却又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培育。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培育是有的,那时国企天天都在讲主人翁意识。但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民进国退了,民营企业很少讲主人翁意识了,职业精神教育在相当大程度上被荒废了。“80后”、“90后”对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本质上讲并不是他们自身的责任,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职业精神教育出现了“断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