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结果正如罗森塔尔博士当初所预料的那样:这3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教师,学生都是高智商的优秀学生,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当然就非常"理想"了。
其实,每个人都赋有巨大的能量,关键在于发挥管理的效能。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工作。
二、不求回报--做合格的职场园丁
当过兵的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老班长;几乎所有当过兵的人都会终生感激自己的老班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远离了时尚,但有首曾经的流行歌曲,却是我很喜欢的,这首歌就叫《我的老班长》:
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我的老班长,你还会不会想起我?
好久没有收到你的信,我时常还会想念你,
你说你喜欢听我弹吉他,唱着我们军营的歌。
我的老班长,我一直记得你的话,
我的老班长,谢谢你给了我坚强。
天黑我已不会再害怕,
再苦也不会掉眼泪,
我已经练成真正的男子汉,
如今也当上班长啦。
……
我的老班长,
我真的好想再跟着你。
我要为你再编一支歌,弹起你爱听的吉他,
等到我们再重逢的那一天,一起放声把歌唱。
现在哼起这首歌,我常会落泪。我感到这首歌唱的就是我自己。
"老班长"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上级。尽管在今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的成长与成功早已经超越了"老班长"们,但"老班长"依然是我们生命中绚烂的一道风景:没有他们的培养,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至少我们以后的路途会更多些艰难。所以,班长是军队中永远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职务。这也如同我们的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是我们需要感激的人。我常常听人讲自己的小学老师,但有几个人能够再回原籍看望这个需要终生感恩的"启蒙者"呢?老师毕竟是老师,他们并没有期盼着一拨拨学生回来"感恩",依然像园丁一样辛勤耕耘着,那是职业使然。
一些企业的骨干、中高层管理者对我说:我们不是不愿培养下属。但今天的年轻人和过去不一样,用句粗俗的话讲就是:有奶就是娘,没奶就吃娘,一个个都是白眼狼。他们普遍缺少感恩的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对今天的年轻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我不想妄加评论。但我想,培养接班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班长"和小学老师那种对士兵、对学生成长无私、不求回报的帮助,对他们的成功不存嫉妒地祝福,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我们依然应该学习和秉承。
在这样一个职业化的社会中,企业的管理者要有"老班长"心态,应该向自己的小学老师学习,不拘泥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情结。
在今天的职场中,管理者培养人才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教而不父,做个大气的管理者。
生活中,哥哥和弟弟的关系是不会变的,但在组织中,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却会变:今天的上级变成了明天的下级;你的下级变成别人的上级。而有"大哥"心态,以 "大哥"角度看下属,就自然会出现一些"不职业"的结果。
之所以不愿意培养下属、培养下级,是因为一方面怕下属、下级取代自己"大哥"的位置,有了成就后不认自己做大哥;另一方面,则是怕这些下属"忘恩负义"。
但是,时代在变,从社会发展角度说,人的职业成长是个不断更换"老师"的过程。2500年前的孔子也告诫他的学生要"友多闻",意思是要结交比自己见多识广的人。这是我们成长进步的社会学选择,否则就会出现"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了。
那么,如何像"老班长"、小学老师那样培养下属呢?
第一,当教练。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如何做到呢?当个好教练。在军队中,班长必备的能力之一是讲课。这种讲课,用军事术语讲,就是教练法训练。在军队中,班长教战士,不只说你要好好干之类的鼓励的话,而是手把手地教,一举一动地做给战士看。班长的特点是"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