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多元时代

哈佛传奇 作者:丹尼·冯


1848年,当时的哈佛校长是埃佛雷特,校方决定招收一位名叫威廉姆斯的黑人为哈佛学生,不料许多白人学生对这件事极为不满,因为种族问题在美国一直很严重。1793年,轧棉机被发明了,于是美国南方棉花的需求量突然高涨,而同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贩卖奴隶便成有巨利可图的生意。奴隶只要上了岸,就全凭主人的高兴任意摆布了,等待他们的是日夜不停的体力劳作,以及可能的疾病和死亡。而且,当时奴隶叛乱十分罕见,即使有少数真敢叛乱的人,也会很快受到残酷镇压。不过,个别奴隶的怠工、装病等小伎俩倒是常有的,成千上万人从主人那里逃走,在沼泽地中藏身或者向北方逃亡。这些黑人通常面对的白人都是有敌意的,于是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团体,并出版自己的报纸,建立自己的教堂和友谊社团,向反奴隶运动贡献时间和金钱,黑人和白人之间的斗争一直也没有消停过。

由此可见,黑人问题在19世纪的美国是一个相当头疼的政治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黑人入学接受教育似乎无法实现。因此,哈佛在1848年的行动是个勇敢的创举,针对校方吸收这位黑人兄弟入学,埃弗雷特的学生情绪激昂地跑到校长办公室抗议,并威胁校方,如果招收这位黑人学生,他们将会全体退学。对此,艾佛雷特校长平静地回答道:“每个人都有获得教育的权利,倘若这名黑人学生通过考试,他必定将会被录取。如果你们退学,则哈佛的收入将会被用作这名黑人学生的教育费用。”于是,在艾弗雷特校长的支持下,威廉姆斯终于成为哈佛校史上第一个黑人学生。

1894年,在查尔斯·艾略特的号召下,开始了兼并女子学院的工作。原本只招收女生的莱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正式并入哈佛大学,成为哈佛大学的一部分,这所在当时7所女子学院中有“女子哈佛”之称的学院,在并入哈佛后也曾引发一番讨论。

美国社会在实现男女平等的道路上是遇上了很多曲折的,即使是哈佛这么一个人类文明最前沿的高等学府,进步也是非常的缓慢。19世纪的美国,很少有年轻妇女参加工作,国家也很少为他们提供教育的机会。女孩子一旦接受小学教育,可以在继续在缝纫、音乐、礼仪这些科目上学习,不能去学习像高等数学、物理、科学、历史等这类“复杂且权威”课程,除了少数例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南北战争结束,于是便开始有在波士顿、费城及其他城市出现女子中学,教妇女学一些有学术气味的课程。

成立于1879年的莱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建校时只有27名学生。当初学院选址时之所以在哈佛校园仅隔一条马路的地方,是为了利用哈佛的师资力量。莱德克利夫和哈佛达成协议-女子学院只能私自聘请哈佛大学的教授去兼课,而女学生们却绝不允许去哈佛的教室听课,这样,哈佛只是男人们的世界。

首先打破这个局面的女人是艾美琳·潘克赫斯特。1911年,这位因为在英国第一个发起争取妇女选举权而被逮捕,并数次入狱的传奇女子,接受了哈佛一个学生组织的邀请,来到哈佛给学生进行演讲。在这之前,哈佛的历史上还没有妇女在学校演讲过。学校竟然以此为借口,不提供学校的教室作为演讲场地。无奈之下,潘克赫斯特只好在学校外找了个地方演讲。这个事件像一根导火索,激起了人们对男女不平等这一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很多学生和毕业了的校友们联合在一起,在哈佛校园里开始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一场争取权利的运动,迅速波及全国。直到“二战”期间,情况才有所改观,学校终于允许了莱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的女生和哈佛大学的男生们在同一教室听课。于是,经过艰辛的努力,大家终于埋葬了“男尊女卑”这一古老的信条。

哈佛逐渐打破种族隔离和男女不平等的格局,有教无类、兼收并蓄,不断地走向多元的年代社会。在20世纪,更是精益求精,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也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哈佛大学是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革新的,这种改革不是凭单纯的热情而匆忙从事的,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这些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工作颇有借鉴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