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当时非常不理性,胆子也很大,再高的股价他们都不害怕,即使有套牢的他们也会把这种恐惧忘得一干二净,都相信还有上涨空间。证券交易所门前长队已望不到尾。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后来指数出现了下跌,高技术股票蜂拥而至之后,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又掀起了一场兼并浪潮。如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李腾工业集团等。基金经营积极地换股票,都涌向大红大紫的热门股,他们追赶着每一种时尚,他们的目标就是看透每一股的行情,以及价格的摆动。而一些公司则通过兼并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来蒙骗人们,并制造每股赢利大幅增长的假象。在此情况下,投资大众不断推高股价。
面对这种局面,巴菲特幽默地说:“对于投资决策者来说,某种我不了解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话,我们就不要进入这场交易之中,我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了解程度,并不比我对某些动物的交配习惯的了解更多。”
对于预测,虽然巴菲特声明自己不会,但分析和提醒还是要的。他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粘贴了许多简报,用来时时提醒自己。他预感到,这一切最终要砸锅。他认为,当前的泡沫膨胀厉害,股票市场中投机的氛围十分浓厚,真正的意义在分析与决策中的用处相当的小。他告诫自己,股市疯狂了自己就要出手,尽量避开。于是,1969年5月,巴菲特做了一件让大家吃惊的举措,他决定结束投资合伙关系,他宣布隐退了。他不希望因参加自己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很优秀的业绩受到损害。
巴菲特的决定搞得股东们摸不着头脑,一个个目瞪口呆,许多人失落而且愤怒,并对巴菲特质问道,为什么不在赚钱的时候多买些高科技或电子类的股票。巴菲特说,在华尔街投机风气正浓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可以赚到钱的,这些高科技、电子类股票确实会继续上涨,但是,巴菲特又说,自己不敢保证能把这些股票做好,也不想去尝试一下。
他说:“但是在一点上,我是清醒的:我没有放弃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利润来接受一种我没有完全理解,没有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以及可能会导致资本产生重大且有永久性损失的方法。”合伙人得到了自己该得的利润,当然,这种利润可以选择用股票或者现金的形式获得。投资者最后无奈地收回了自己的资本份额,然后有些投资者转投市政债券,有些则由巴菲特推荐给了一位基金管理人,剩下的其他一些成员,包括巴菲特本人在内,选择了股票,他们把资产转至1962年收购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形成了新的合伙关系。
后来的事实,很快证明了他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他的那些合伙人可能会从心眼里感谢他了。到1970年初,美国股市开始踉踉跄跄,一些知名股票开始逐个猛跌。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种股票都缩水了近一半。不过,巴菲特在股市最低时又增持了自己控股公司的股票,如运通、伯克希尔。这些公司如今就是财富的代名词。这是多么灵敏的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