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节:第四章 无奈的轮回(1)

喋血的权杖 作者:王觉溟


初二,一帮唯恐天下不乱的少年窜进未央宫四处纵火,嘴里高喊:"叛贼王莽,为什么不出来投降!?"

熊熊大火在皇宫里迅速蔓延。

王莽仓惶的身影在火光中闪避和辗转。他身上依旧穿着当年"禅让典礼"上的那件禅衣。

可今天这件衣服再也不像十五年前那般华丽光鲜了。

此刻,它上面有陈年的霉味,有淋漓的汗渍,还有烟熏火燎的污痕。

王莽在炽热的火焰中踉跄而行。他不断回头去看。

让他感到无比恐惧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火焰仿佛就跟到哪里。

逃到宣室前殿,王莽终于在迷离的烟雾中看见了自己那把龙椅。这位新朝皇帝最后一次坐在帝座上喃喃自语:"上天既然赋予我高贵的品德,汉军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九月初三黎明,满目断壁残垣的未央宫在一片荒凉中醒来。

臣子们搀扶着王莽离开前殿登上渐台。此刻跟随他的,还有公卿侍从等一千多人。

他们是他最后的臣民。

王邑经过整整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已经精疲力竭,手下的士兵也已伤亡殆尽。他策马疾驰回宫。到达渐台的时候,他远远看见担任侍中的儿子王睦正脱下官服准备逃亡。王邑大声斥骂,命令他回去。

父子遂登上渐台。最后的时刻,王邑决定要战死在皇帝身边。

攻入未央宫的汉军像潮水般涌向渐台,把王莽包围了几百层。

渐台上箭如雨下。前面的汉军倒下了,更多的汉军冲了上去。渐台上的守军箭射光了,就抽出刀剑与汉军展开近身肉搏。

王邑父子与其他几个将军、大臣相继战死。

最后的一千多个臣民全都倒下了。

乱兵一拥而上,刺死了王莽。有人砍下他的首级。数十人争相砍斫他的尸体,并将其乱刀肢解,切成块状……

在这个血雨腥风的秋日早晨,一个书生的乌托邦终结了。

王莽38岁任大司马,50岁居摄,53岁称帝,建国15年而亡。

这一年,王莽68岁。

数日后,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宛城,悬挂在闹市之中。

百姓纷纷以石头掷击。

有人切下他的舌头炒着吃了。

更始皇帝刘玄站在愤怒的人群中,抬头默默地凝视着那颗血肉模糊的头颅。

王莽斑白的须发在风中乱飞。

这一次,他再也没机会把它们染黑了。

第四章 无奈的轮回

--东汉的政治学公式

一 外戚是汉帝国身上的癌

外戚是汉帝国身上的癌。

从一开始就是。

癌细胞扩散了一百多年,最后结出了王莽这颗壮观的恶性肿瘤。

西汉就此一命呜呼。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自幼生长在民间,吃五谷杂粮长大,免疫力较强,所以东汉前叶就比较阳光。先有光武中兴,后有明章之治,活蹦乱跳了六十几年。

可好景不长。

到刘秀的孙子汉章帝死后,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潜伏的癌细胞就又发作了。

章帝死时仅31岁。

年轻的窦皇后临朝训政,被尊为窦太后, 虽贵为太后,在人前风光无限,可夜深人静独守空闺时,却不免寂寞难挨。想当年吕后半截子入土的人了还养了一个面首审食其,哀家这么年轻,就不能找一两个贴心人吗?

有需求就有供给。

都乡侯刘畅是个聪明人,决意填补这个市场空白。花重金托人穿针引线后,刘畅就入宫觐见了太后。

四目相对,两颗心顿时波涛汹涌。

大家都是成年人,某些事情心照不宣。

于是刘畅成了后宫的常客。太后召见他的时间一次比一次更长。

有个人不高兴了。那是太后的兄长窦宪。他可不是担心太后的名节,他是担心那小白脸受宠,分享了窦氏的蛋糕。

色字头上一把刀。可怜这刘畅软饭还没吃上,就在某个月黑风高夜吃了刺客凌厉的一剑。

太后闻讯,即令窦宪缉拿凶手。窦宪随手一扣,就把凶手的帽子戴在刘畅的弟弟刘刚头上,理由是他们兄弟不和,自相残杀。太后信以为真,命人远赴青州审讯刘刚。

这桩谋杀案其实并不复杂,整个朝廷估计只有窦太后一人不知道凶手是谁。

只不过三公都明哲保身,袖手旁观。只有尚书韩棱忍不住说了实话:凶手就在京城,舍近求远,恐怕只会让凶手耻笑。

青州那边审不出个子丑寅卯,这边韩棱还说风凉话,把太后气得七窍生烟,指着韩棱破口大骂,可韩棱就是不改口。

太尉何敞一直对窦氏的骄宠深怀不满,于是主动接下了这桩没人想碰的案子。没过几天,案情水落石出,窦宪被抖了出来。太后勃然大怒,立刻把窦宪软禁在内宫中。

窦宪知道这回篓子捅大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