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傍晚,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准备过一个祥和的大年。我正和家人在一起,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话筒里,一个女孩子哭喊着:“老师,你救救我妈吧,我妈已经无可救药了!你救救我妈,你救救我的家吧!……”我听出来了,是晓岚。若干天以前,这个女孩子的父母求助于青教办,与我联系上。已是高二学生的晓岚已经几个月不去上学,急得父母长吁短叹,欲哭无泪。在我得到她的信任后,孩子开口了:“根本不是我的问题,是我父母有问题。”原来,晓岚的妈妈是很优秀的一个老师,非常要强的一个女人。她看不上孩子爸爸的懦弱,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居高临下地数落、挖苦丈夫。晓岚已经敏感地觉察出父母的感情危机,她常常睡不着觉,晚上爬起来偷听父母房间里的动静,她非常担心这个家的“大厦”要“倾塌”。她知道家是自己的避风港,是自己得以安全的窝。“如果说家庭是棵大树,那我就是树上的危卵。这个家庭要是坍塌的话,我就完了,我害怕成为班上那些单亲同学中的一个。”
别看现在的孩子和父母冲突、离家出走的事时有发生,但从内心里,所有的孩子对家、对父母的依恋、依赖感是极强的。晓岚的直觉是:妈妈如果继续这样对待爸爸,这个家很可能就要分崩离析。她非常害怕,几次暗示母亲,希望和她谈一谈,能让妈妈倾听自己的声音,让妈妈改变对爸爸的态度。晓岚说:“我要我妈,我也要我爸,我要我这个家。”
孩子想到这些的时候,其实说明她很成熟了,已具备成人化的思维、成人化的感情。但是晓岚母亲却顽固地认为:你一个小破孩子,懂什么?你能知道什么?大人的事,轮不到你来插手。
孩子几次暗示,几次很焦虑地向母亲表现出自己的这种担忧。但是母亲置之不理,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