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人的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而生活所能提供给欲望的满足却又总是有限的,于是因为欲望多多,不少人虽然每天食有肉、穿名牌、住豪宅、坐跑车,但是依然体味不到生活的欢乐。人生之祸多是由于不知足引起的。
面对如今眼花缭乱、物欲横流的世界,你若是一个“不知足”者,那令你心动、想入非非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对一个人来说,“知足”要比“不知足”更难。
希腊的《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句话:“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无数事实证明,在物质上的“不知足”,总会使人失去理智,迷失自我。“知足”的人对待名利更豁达,看得更高远。他们能抛开一切名缰利锁的束缚,让人生得到充实、丰富、自由、纯净。知足也让他们更加理智和成熟。
一个老渔夫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他们靠着捕鱼为生。一天,老渔夫捕到了一条美丽的金鱼,金鱼哀求道:“放我回大海吧,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善良的老渔夫没有提任何要求,就把金鱼放回了大海。
回到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发怒了:“为什么不向它要点什么?去,快去要只新的木盆来。”老渔夫只好硬着头皮向金鱼去要。新木盆有了,老太婆又要房子;房子有了,老太婆要当贵妇人;做腻了贵妇人,老太婆又要当海上女霸王,让金鱼听她的使唤。每次金鱼都接受了老渔夫的要求,帮他满足老太婆的种种欲望,可是这次金鱼什么也没说。老渔夫回去一看,金碧辉煌的宫殿消失了,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眼前仍是那破旧的小木盆,老太婆依然在门边,守着那破木盆……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缺少了渔夫的“知足”精神,把自己变成了贪婪的“老太婆”。有的人从不懂得知足,在同别人的攀比中,感到的更多的是不满足,越比越活得不快乐;有的人贪心不足,利用手中的权力狂敛钱财,贪污受贿,被“贪火”所焚,被“欲水”所溺,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都充分印证了“祸莫大于不知足”的真理。
人常说“知足者常乐”。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勇于做一个知足者,才能与乐观相随。唯有乐观,快乐才能与你同在。不知足常常将人引向贪婪,而贪婪指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物质财富或肉体满足的欲望。被贪婪俘获的人,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更多的痛苦。
清人胡澹淹写了一首打油诗《不知足》: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要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此诗把贪婪者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条真理:过分地“污染”心灵、放纵行为是会付出代价的,贪婪必将导致堕落毁灭。
1983年,石油危机爆发,石油大亨默尔不停地奔波于两州之间,连日的劳累终于使他病倒了。但当他病好后却卖掉了公司,回到老家苏格兰定居下来。记者问他原因,默尔指着罗斯顿的名言,说:“利奥·罗斯顿。”
后来有人发现默尔在他的自传中写了这么一句话:“富裕与肥胖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所需的东西罢了。”而默尔正是在罗斯顿的名言里学会了知足,并明白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和快乐。
那些贪食贪财之人,只能在欲望的钩子上败走麦城。更有甚者,对钱财、对权位、对美色贪得无厌,从而肆无忌惮地用不法手段攫取,以至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得身败名裂甚至误了卿卿性命。再看看监狱里形形色色的案犯,又有几个不是由于贪心而失去了自由身?过于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到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很难捕捉的动物。多年来,人们想尽办法,用装有镇静剂的枪去射击或用陷阱去捕捉它们,但都无济于事。因为它们是灵长类动物,特别聪明。
后来人们就去请教生物学家。生物学家根据这种猴子的习性做了一个实验,找到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实验者把一只窄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一棵树下,再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
这瓶子的妙处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大米后,由于握着拳头并紧抓着大米,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而那个装大米的玻璃瓶又被牢牢地固定在树下,因此猴子无法拖着瓶子走。贪婪的猴子十分顽固,或者说是太笨了,它始终不愿意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这样,第二天,当生物学家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愿放手。
猴子因为欲得大米而被捉住,这跟人因为欲得名利被抓住了内心,又有什么分别呢?学会知足才能避免前途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