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外表上看,他更像只瘦猴,是个眯着双眼,两腮深嘬,形象不甚雅致的中年男人。偶然我还从他眼睛里看到一瞬即逝的阴暗光芒。他的助手叫郭姐,三十多岁,暗黄的皮肤,一对眼睛大而无神,疲惫地充满了血丝。两人的普通话都说得不太好,常常词不达意。
那时候我的社会经验还不足,尽管觉得这俩人不可靠,还想着不能看人外表就下结论。毕竟公司那么大的办公室在那儿,三亿元的融资都吹出来了,还能是假的吗?!怎么着我这音乐事业也许还得靠他助力呢!
于是我很热情地主动跟他聊起来。杨国宾真是能侃。他天南海北,云山雾罩,先是展望了一番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好前景,然后开始大谈文艺复兴、阿基米德、达尔文,最后还扯到了什么玫瑰星团,整个不知所云。
我越听越觉得他满嘴里喷出的那些个名词前面找不到后面的,左边的找不着右边的。
他正继续没边没际地用嘴书写《杨氏百科全书》时,我的犟劲上来了,突然用恶狠狠的口气打断他:“杨总,你知道得再多,也是个两脚的书橱。谈点你自己的想法,说点实在的事给我听如何?”
杨总立刻收声,摆出以德服人的样子来:“小孙,我看你挺有想法的,不如这样吧,到我这里来干,每个月给你八千!或者你说要多少吧,反正我就是需要人才!”
我自己盘算了下,这人多少有点靠不住,我不打算就此投奔他。但也不能就此松手:“你给我个职位吧,我在外围帮你做点什么比较好。我毕竟有我自己稳定的工作,还是业余时间帮你做吧。”
就这样,我成了中唱总公司的特别企划。我的工作就是杨国宾的助手,时不时帮他做点他没工夫做的事情,比如策划比赛,拉赞助,开拓企业深度合作等等。几件事做下来,我明白了,杨总这就是要我帮他到处找钱呢!
“金眼睛”的工作和中唱总公司的工作倒相辅相成。我同时可以帮两家公司寻找活动赞助企业,寻求共同的利润增长点,制造双赢。
在找寻新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中国音乐网”的市场总监杜经理。第一眼见到他,我就感觉他看起来不像搞音乐的,反而很像中关村最典型的IT人,高高瘦瘦,戴个眼镜,外貌清癯,打底的灰色高领毛衣外套一身深黑色西装。
我的感觉没错,他们公司果然是靠技术发家。原来他们的老板邹总是“线上卡拉OK”的技术发明人。当时国内还没有宽带网络,网友如果用他们的技术,靠拨号上网就可以在线唱歌,还能实现天南海北的网友在一起合唱、对唱。
一开始,我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把我们的资源换成现金:“杜总,我们中唱现在曲库里有几十万首歌,其实你们可以买一些我们歌曲的版权,把你们这个线上卡拉OK技术做大做强啊!”
“孙先生,您看这样好不好?您把我们的资料带回去,跟你们老总说一下,我们也随时欢迎你们中唱来考察。你看,不如你们中唱购买我们这个技术,用在你们那几十万首歌的曲库里面,你们未来的中国音乐网台不也就可以做到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卡拉OK音乐台了吗?”得,原来对方的想法也一样,想把自己的东西卖掉换现金!
回去后我跟杨总那么一说,他倒表现出一副很关心的样子,可是在他一番指点之后,我明白了,他才不会买这个“线上卡拉OK”技术,他只关心怎么把自己的那点东西卖出去。于是我还是不能放掉这条线,还是得努力拉拢双方。不管谁买谁卖,总之都是资源交换。
一来二去往返于两家公司,我心里越来越明白,杨总、邹总、杜经理,他们是谁也不会购买谁的产品的,大家都想用自己手头的资源或者技术去套别人的钱,而他们手里的资源或者技术到底值多少钱估计只有天知道。
他们做的事,就是一件:卖,想尽办法地卖,想尽办法地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