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节俭(2)

父母的品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翟杰


三、不能纵容孩子的“名牌情节”

有这样两个相反的例子:一位母亲的女儿10岁时,看到有个同学穿的裙子很漂亮,还是“阿童木”的,就缠着妈妈给她买。爱漂亮是女孩子的天性,这位母亲并没有简单地拒绝她的要求,而是耐心地告诉她,商店的裙子太贵,妈妈要是给你买了那裙子,可能就没有多的钱给你买别的东西了,我们去买一块同样的布,照着它的样子自已做一条,这样不仅花钱少,还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加上一些喜欢的装饰。孩子一听非常高兴,便和妈妈一起参与了做裙子的全过程,并在裙子上添上了自已设计的小装饰。裙子穿上后,别具特色,同学们见了都说比名牌的还好看,女儿也非常高兴。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的节俭意识,又节约了开支。

一个小姑娘从学校出来,就一脸的不高兴,爷爷忙问是怎么了,原来孩子把爷爷昨天给买的笔袋拿到学校,跟其他的孩子一比较,发现没有其他孩子的高级,尤其是她同桌的,用的是“迪斯尼”牌子的,而自己的却不是什么名牌,孩子觉得比不上人家的,爷爷听完二话没说,马上带孩子去商店,在孩子的挑选下又给买了个“迪斯尼”的。

我们现在有很多父母本身就有“名牌情节”,无论吃穿都要讲究名牌,尤其是在衣着上,有些家长甚至还经常表示,非某某牌不穿,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也会受影响。还有一些孩子是受到同学朋友的影响,看到别人穿了件“ONLY”的衣服,自己也想穿,看到别人戴了块“卡西欧”手表,自己也让父母给买。父母这时一定不能纵容孩子,一旦形成了习惯,以后想改可就难了,更何况很多家庭都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给孩子置备那么多的名牌产品。

四、让孩子体验“苦日子”。

建议从小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孩子的父母们,如果家里有农村的亲戚,建议父母们可以带孩子去走访,让孩子真正体会几天“苦日子”,让他明白并不是他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这样的生活,让他们看看农村的孩子是如何节俭的,从生活中获得体验,从而让他们对节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节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的物质条件也都较以前有所改善,父母觉得自己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不希望孩子再受苦,所以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都是想方设法地尽力去满足。可是这样一来,会给孩子这样的错误认识:我要钱父母就能给,要东西父母就给买,金钱是很容易得到的。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无论是对父母而言,还是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父母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要求,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这样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的工作是辛苦的,自己也不会提一些无理的要求了。

一、付给孩子劳动“报酬”

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象征性地付给“报酬”来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这一道理,从而让孩子学会节俭。

约翰·D·洛克菲勒是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个无牌游医,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是一个虔诚的浸理会教徒。由于其父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以药贩身份流浪,导致家庭生活艰难。母亲伊莱扎肩负起养家糊口的繁重任务,独自抚养五个子女。幼年时,曾将自己捉到的小火鸡精心喂养,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