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三人跟随父亲到沙漠去猎骆驼,当到达骆驼经常出没之地后,父亲开始问他的三个孩子。
他问大儿子:“你看到了什么?”
老大环顾四周,然后回答:“我们的猎枪,天空,一望无际的沙漠,还有几群骆驼。”
父亲不置与否,回头问二儿子:“你看到了什么?”
二儿子认真的想了想,道:“爸爸、大哥、小弟、脚印、猎枪、风沙……”
父亲皱了皱眉,又问最小的儿子。
小儿子目光坚定:“我只看见了骆驼。”
打猎归来,小儿子的猎物最丰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目标专一,不能游移不定。上述事例中,眼中只有猎物的老三能猎到最多的猎物就是最好的佐证。但事实证明,大多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悲哀—目标游移不定。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怎么去着手准备工作呢?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看过《动物世界》的人可能会发现,狮子追赶猎物,会盯紧前面的目标穷追不舍,即使身边出现有其他猎物,距离前面的猎物更近,它也不会改换目标。这是为什么呢?狮子追赶猎物,不仅是速度的较量,也是体能的较量。只要盯紧前面的目标,当猎物跑累了,自然会成为狮子的美餐。如果狮子改换目标,新的猎物体能充沛,跑得会更快,更持久,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狮子不断更换目标,累死了也不会有收获。干事业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办成的事毕竟是少数。如果精力分散,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必须对一个目标穷追不舍,才可能有所收获。
艾萨克·牛顿敲响的“警钟”
科学巨匠牛顿在物理学和数学上的成就是前人无法比拟的,在当世享有极高的荣誉。尽管牛顿为世界科学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他在晚年时期开始变得刚愎自用,他的后半生让人感到遗憾。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富丽堂皇的生活,1699年被任命为英国造币厂厂长,1706年他被安娜女王封为爵士。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任职的24年里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许多优秀青年科学家都是在牛顿逝世后才得以进入皇家学会。另外,牛顿与莱布尼兹几乎同时独立创立了微积分,但牛顿斥责莱氏剽窃了其成果,去世后双方弟子及跟随者继续争执,直接导致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数学交流中断近百年。
这就是艾萨克·牛顿给我们敲响的“警钟”。牛顿在晚年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了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弊害。
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对名利的追逐,自古以来,早已有之。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但是,如果一个人若将名利看得比什么都重,势必卷入追逐名利的漩涡,酿成许多悲剧。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胡长清因名利熏心,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成克杰被名利所惑,断送自己的生命;葛朗台因成了金钱的奴隶,断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泰戈尔曾说:“鸟儿翅膀上一旦系上黄金,它就再也飞不起来了。”一个人如果被名利所累,他就难再从容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很多人视名利如烟云,以一种闲适的心情,以一颗达观的平常心面对浮华,过得从容洒脱,怡然自得。正如古语所云:“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同为划时代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对金钱和荣誉的态度就与牛顿截然不同,他一生有很多次机会走上仕途,但是他都理智地拒绝了。爱因斯坦曾放弃一小时几千美元的演讲而去给一个小女孩补习数学,仅为得到一把糖果的报酬。正因为如此,一直到逝世,他都活跃在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阵地。
元末明初的道士刘伯温,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在他帮助朱元璋夺取江山、建立霸业之后,拒绝分封,悄然弃官,再度隐居遁林。他的豁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最终使他远离杀身之祸。
这是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虽然可以激发人上进的意识,但也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优胜劣汰的原则告诉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掉以轻心,但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养成顺应自然、泰然处之的处世之道。如果我们把名利看得太重,整日提心吊胆,这样的人生是毫无乐趣可言的。反之,则不会使你在遭受挫折时心态严重失衡,甚至还可以帮助你重建人生信念,鼓起奋斗的风帆,塑造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