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充斥在各种媒体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什么是潜规则呢?就是不成文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它最早产生于人们的贪婪和私欲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滋生繁衍,如今已经无孔不入的渗入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中。就目前潜规则在社会上的广泛性,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研究”,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对这些规则进行回馈,从而得到人心,适应社会需求。
“潜规则”,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的。它的特点就是看不见的、无文献可查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曾说过: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规矩”。潜规则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可性
所谓潜规则,往往都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自发性
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人双方(各方)给对方带来利益或者给对方带来的伤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形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降低交易成本。
3.约束性
就是你的行为超越潜规则的界线后,就必将遭到一定的“惩罚”,付出一定的“代价”,对这种厉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隐蔽性
潜规则虽然在实际中得到人们自觉的遵守,但它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即使形式上是隐蔽的,但事实上还是被大家确实接受的。
5.利益性
通过上述的隐蔽,人们将正式规则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正式规则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这也是潜规则能够为人们所默认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了潜规则的一些知识,就要综合地分析和思考。不能单纯地凭以往的听说决定自己对它的态度。潜规则固然不“正派”,但确实是一个初入社会的人必须处理好的事情之一。对待潜规则,有些人正义凛然,揭竿而起,大呼倒潜;有些人事不关己,对错不究,闲看天边云卷云舒;也有些人坚决拥护,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对于这些,我们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因此要在正确认识潜规则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态度正确应对,对于一个初入社会的人,对待潜规则要给予积极的回馈,这也是一种大智慧。下面是几种初入社会必知的潜规则,要应付潜规则就要用心,不断挖掘和深入,才能得心应手。
1.选择一个圈子
首先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个圈子:不选择,就是所有人的敌人;选择一个,就是另一个圈子的敌人;选择两个,等于没有选择。要想完全避免圈子困扰——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老板。
2.第二名的智慧
有时候帮助自己的人与自己的名次是成正比的:第一名,会因缺乏帮助而成为第二名;第二名永远是得道多助的位置,坏处是永远不能成为第一名。
3.正确认识“职责”
职责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但生存定律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之外的所有工作也是你的职责。
4.参加饭局也是自保
如果参加,你在饭局上的发言会变成流言;如果不参加,你的流言会变成饭局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