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会议法则,说自己该说的话

初入社会必知的88个潜规则 作者:辛月


沟通能力是建立人脉的重要能力之一。何谓沟通能力?就是了解别人的能力,包括了解别人的需要、渴望、能力与动机,并给予适当的反应。如何了解?倾听是了解别人最妙的方式。“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靠着会说话,更会听话的能力成功的。不管说话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都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仿佛听得极感兴趣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语,引申一两义,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其人脉也就越来越广泛和牢固。

在职场,会议室很重要的沟通形形式之一。会议是业务的关键一环,全世界每天要开千百万次会议。无论你是与会者还是主持人,不断提高自己开会的能力,是经营职场人脉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

每个会议上,都会有自己的领导、自己领导的领导、自己领导的领导的领导,甚至更高的领导,这是表现自己、让领导刮目、让同事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因此,说话也就更要讲求原则,更要明确必须说“自己该说的话”,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要想在会议上说出该说的话,留住不该说的话,就要了解会议发言的情况。会议发言有正式发言和自由发言两种,前者一般是领导报告,后者一般是讨论发言。正式发言者,应衣冠整齐,走上主席台应步态自然,刚劲有力,体现一种成竹在胸、自信自强的风度与气质。发言时应口齿清晰,讲究逻辑,简明扼要。如果是书面发言,要时常抬头扫视一下会场,不能一味低头读稿,旁若无人。发言完毕,应对听众的倾听表示谢意。自由发言则较随意,应要注意,发言应讲究顺序和秩序,不能争抢发言;发言应简短,观点应明确;与他人有分歧,应以理服人,态度平和。这时要服从会议主持人的安排,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乱了阵脚。

如果你是会议的发言人,当有人向你提问时,你要礼貌作答,对不能回答的问题,应机智而礼貌地说明理由,对提问人的批评和意见应认真听取,即使提问者的批评是错误的,也不应失态。当你阐述一个重要的计划时,你最担心的未必是所有的听众,而是某一个特殊的人。因为他是否满意决定着你计划的成功与否甚至是未来的职场发展。

在会议上发言是引起上司注意的重要方式和契机。因为,在职场中,下级向上级、职位低的人向职位高的人征求意见,并引导上司赞成自己的观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在召开重要会议的时候,心理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规律,他们曾经进行过一个试验,让发言者一边发言,一边频频注视某一个人,对于发言者频繁的目光注视,被注视的人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必须发言。实验结果发现,发言最多的人就是这个被注视的人。在会上发言可以让领导注意自己、赏识自己,但是如果说话的内容、方式和火候不合时宜,都将成为自己职业上的绊脚石,反而会弄巧成拙。

所以,在会议上发言时只说自己该说的,要口、眼并用。就是在自己发言时,一边进行自己的阐述,一边注视着会议现场中的主要领导,并把自己和上司的关注点联系在一起,这样上司就会对相应的问题作出反应和回答。在自己的阐述中,不断地向上司投去目光并点头示意是很有效果的。人们常常在被注视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点头,即使是表面上的点头示意,也会使会议现场其他人理解为他在心理上是持肯定态度的。如果现场气氛稍有不对,就要惜字如金,先搞清楚状况才是最佳选择。

因此,在会议召开之前,就要做一些功课:比如进入会议室后,要选择容易观察到领导神情的座位,注意不要和上司距离太近。这是因为缩短两个人的物理距离就会减少视线交流的机会,距离很近的两个人进行目光交流,彼此都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在必须一边看资料一边说明的事情,一直低着头,在话语的停顿处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上司,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还有每次开会前都要弄清楚会议目的;如果想在会议上发言就该在会前拟出自己的发言稿;和其它参与者在会前详细讨论并解决有问题的议案,使自己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会议宗旨和议程,以便考虑自己该不该在会上发言,如何发言?说些什么?为自己的排练录像以检查说话是否清楚;开始发言前先做深呼吸,并保持积极的脸部表情和音调……

总之,会议之上既不是我们可以随意畅所欲言的地方,也不一定是任何时候都一言不发,要坚持做好做足功课,说自己该说的,保护好自己,总有机会一鸣惊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