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吴灿坤退伍后,作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重大决定。他用多年的积蓄5000元新台币,在台南市成立了晋昌企业,这是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两年以后,吴灿坤的企业逐渐稳定下来,但一个晴天霹雳几乎击垮了他。大客户荣国公司因扩张过速,发生财务危机,遭到法院查封,吴灿坤的货款也追讨无门。无奈之下,他只好以债权人身份到"荣国"走一趟,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抵债,没想到这一趟却使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在"荣国"发现了一台压铸机。吴灿坤平常就听说压铸这行利润好,这下子他像发现了新大陆,赶紧借来几本压铸大全,又到朋友工厂里实习了10天,然后便将晋昌企业改名为灿坤,重新出发。
吴灿坤走对了路,几年后他与日本一家公司合作,电热盘加工生意愈做愈大。当日本人发现压铸行业利润颇高时,便决定终止与他的代工合约,收回自理。吴灿坤接受了这个无情的事实。这并没有击垮他的斗志,他决定不再替日本人代工,而开始自行开发产品。
他开始研制旅行用熨斗。研制成功后,吴灿坤将产品顺利地打进了日本市场,同时,还争取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客户。他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然后倾销到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渐渐地"灿坤"成为欧洲的知名品牌。
1982年,欧洲货币大幅贬值,各国兴起一股反倾销声浪,吴灿坤的事业受到了沉重一击。
他关掉了台湾之外的一些子公司,然后将台湾总公司的员工由300多人裁减到30人,营业额从300万元缩小到200万元。并且他开始接受多元化经营与全球化行销策略的现代观念。
历经13年的磨砺之后,灿坤小家电又风行国际市场,这次他做到了出口地区多元化。1985年,他看到台湾购买力越来越高,岛内市场前景良好,于是成立台湾优柏公司,将产品销进台湾市场。
1988年,吴灿坤首度到内地发展。吴灿坤先以个人名义到厦门办厂,一开始人生地不熟,举步维艰,各种麻烦困扰不断。可是吴灿坤很坚强地挺下来,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1993年,"厦门灿坤"在深圳发行股票,成为第一家在内地股市挂牌的独资台商。股票上市以后,吴灿坤决定进军内地第一大城市--上海,只有打进上海市场,他的产品才能由地区性品牌升级为全国性品牌。1994年,上海灿坤企业开始运作。有感于人才不足与企业社会责任,他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由台商创办的专业学院,积极培养当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