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节:第四章 问题到此为止(6)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作者:江珊


尼克·李森曾是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和首席交易员,在此之前曾被称为国际金融界的“天才交易员”。他这次失败的关键在于,不恰当地利用期货的“杠杆效应”,在看到期货市场存在巨大的动荡后,仍知错不改地加大投入的资金,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这也是造成巴林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

1994年下半年,尼克·李森大量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凭着他的天赋成功的几率很大。他判断日本经济已开始复苏,走出低谷的股市将会有大幅的上涨。于是,在大盘趋势走弱的情况下,他不断地大量买进股指期货。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却一次次地陷入低谷,并引发了日本股市的大幅动荡,此后股市一路暴跌。而尼克·李森所持股票没有来得及抛售,深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次意外虽然使得尼克·李森所持有的股票损失惨重,但还不至于撼动巴林银行。只要巴林银行在得知尼克·李森损失2?1亿英镑的时候,及时地采取措施便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银行的管理层害怕无法面对公司的各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因为这一消息一旦被外界得知,巴林银行的股价就会暴跌。于是他们默认了尼克·李森的行为,并希望尼克·李森能够依靠自己的投资经验,为公司挽回损失。而尼克·李森也不想为此承担责任,因为这一消息被外界得知后,除了影响到自己的威望外,他还会被全球的金融界认为是一个金融骗子。于是尼克·李森经过多次考虑,决定再次大量补仓,甚至在股市一度暴跌的时候,他手中的股票总量竟然达十多万只。按照“杠杆效应”,期货合约将要增加几十倍的利润,但是如果日本股市继续下挫,每跌一个点,他将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果然,在1995年2月24日,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事情向着越来越糟的方向发展。当尼克·李森所投资的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他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全部损失额已经相当于整个巴林银行的资金储备总和了。而且此时的巴林银行融资无道,巨大的损失已经将整个巴林集团推到灭亡的边缘。这时的尼克·李森已经知道自己无法挽回损失,于是畏罪潜逃。

尼克·李森在面对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股票期货市场时,动用银行大量的资金,却一点也没考虑到巴林银行的整体利益,只是过度地相信自己的天才实力。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有这样不负责任的职员,企业的利益谈何保障。而且尼克·李森不能够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到底,出现问题就畏罪潜逃导致整个银行陷入瘫痪,最终倒闭。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他做出决策的时候总会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责任的界限,就应该与上司联系或者选择承担责任。因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对自己的上司负责,对自己的部门负责,对自己的企业负责。

责任是无限的忠诚。同样一份工作,同样一个任务,责任感不一样,态度就会不一样,标准就不一样,做法也就大不一样。一家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忠诚敬业,而且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集中全部的精力,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而不是一遇到难解的问题就推卸责任,甚至是寻找借口。这样的管理者不会给企业带来哪怕一丝一毫的利益,更不会也不可能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责任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动力,是创造卓越的源泉。责任感强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标准高,甘愿比别人多付出。尽管有时只是多付出了一点点,而正是这一点就创造了卓越。当然,企业中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而问题的不断蔓延、扩散却是由于管理者不负责任,或者盲目决策造成的。任何问题只要没有人去解决就会无期限地拖延下去,谁造成的问题,谁就要主动去承担责任。在企业的管理中,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和科学的工作流程,这样在企业中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就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和领域负责,在每个工作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就能够及时地落实到人头去解决。只有问题责任到人,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才能到此为止,不再继续发展下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