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节:携游(2)

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作者:刘世定


“川康人创造的性能,很早就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表现出来。秦朝李冰父子在成都平原兴建伟大的水利工程:筑都江堰,凿离堆,分岷江(亦称外江)水入内江,使正流得免水患,而内江亦得借以灌溉,于是内外二江,俱蒙其利,素多水患的成都平原,一变而成年年丰登的沃壤。最奇特的,这种擘划成功于二千年前的水利制度,其所定规模,流传至今,不致改变。民国初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来川参观都江堰水利之后,赞不绝口,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优良的人工灌溉。”

水利,在中国的社会治理和建设者心中,有挥之不去的情结。出生在川西平原,受都江堰的滋育长大的祖父,怕也不能免去这一情结吧。当他执政西康得到建设机会的时候,在建设规划中也想到了水的利用,要使“从前看不出水利的西康,”有“灌溉工程”。他也确实这样去做了。比如,他在1942年下半年讲到西康经济建设时曾谈到水利方面的建设情况:

“在本年上季已完成雅安青衣渠灌溉工程。现时测量竣事者,还有西昌安宁灌溉区、始阳坝灌溉区、天全坝灌溉区,或正在设计、或设计业已完成,短期内当可设法兴工。现时正在兴工者有雅安周公渠灌溉工程,将来第一期工程完竣,计有受益农田六千市亩,年可增益二百五十九万七千元。”

这些信息,仅从他当年的讲话中得来。当时那些“完成的”、“正在兴建的”以及“可设法兴工的”灌溉工程的实际建设状况如何,今天是否还有遗迹,我全无考察,也就不得而知了。

近年从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走近西康》中得知,康定的水电厂也是在那一时期中颇费周折建成的。当时从美国买进了最先进的发电机,准备先运到越南的河内再运到中国,不料太平洋战争爆发,河内被日本占领,此路不通。又拟通过缅甸的仰光,还是不行。最后改道大西洋,过地中海,运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再通过美军飞虎队空运到昆明,分拆包装后汽车拉、马驮、人扛,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康定。用心不可谓不切。那个电厂现在似乎还存在。

那些水利灌溉工程和水电厂都是为使西康“由穷而富”所为。一般而言,这些工程对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今天我们又多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生态视角。从更大的生态角度来看,它们的作用如何,以我的知识储备是不敢做推论的。多年来跑了一些地方,耳闻目睹了不少水利建设,其后果并非都如都江堰那样使经济与生态得以完美结合。在河北调查的时候看到许多河流都被治理得干涸了,地下水位年年下降,以致机井越打越深才能取到水;在山东调查时看到我们从小就吟诵的“天上来”的“黄河之水”竟然断流了;回到当年插队的雁北地区山阴县,得知著名的桑干河已多年无水……建设者的水利情结和努力,在此处得到收获的同时在彼处不一定能结出好果实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