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节:走进中世纪(1)

明朝四季 作者:赵柏田


一?走进中世纪

砌墙

公元1354年春日的某一天,未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带着少年伙伴徐达、汤和等一干二十四人,离开郭子兴的濠州大营向定远进发。时为元顺帝至正十四年,星星点点的起义之火正四处蔓延,即将成燎原之势。

收编了定远的两支地方武装后,朱元璋率部于这年6月的一个晚上衔枚夜行,袭击了驻扎在横涧山的元将张知院部,收降七万余人。他从中挑选了两万富有战斗力的精壮士兵,向元军守备力量薄弱的滁州进发,以便为下一步攻击龙蹯虎踞的建康(元集庆路,今南京)建立基地。大队人马如愤怒的潮水涌过平原和山川,这阵势用朱元璋自己的话来形容,真个是“赤帜蔽野而盈冈”。

定远带给朱元璋的不仅是士兵和大量作战物资,更重要的是冯国用、冯国胜这一班地方缙绅也加盟到了他的事业中来。有记载表明,他夺取南京的计划就来自对历朝兴亡的历史颇有些了解的冯氏兄弟。在南下滁州途中,一个将要对朱元璋一生的事业起到更大作用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李善长。李善长刚到军门谒见时,和朱元璋曾有过一番对话,朱元璋问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够太平,李善长劝他学秦末时的刘邦,虽然他同样起自布衣,但只要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几年之后必可像刘邦一样成就一番帝业。这些话无疑在朱元璋面前展开了一幅新图景,于是他把李善长留下做了掌书记,一个类似于行政秘书的角色。

从攻打滁州开始,李善长成为朱元璋事实上的幕府领袖。1354年冬天,元太师、右丞相脱脱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又分兵围住六合,对朱元璋刚占领的滁州构成重大威胁。也是在李善长的竭力主张下,朱元璋决定率兵赴援,此一战不仅使张士诚转危为安,还使脱脱失宠于元顺帝,不久被鸩死于吐蕃境内。元朝的柱石一倒,其倾覆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历史学家孟森在谈到明开国以后之制度时说过,有史以来,以元代为最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不知礼法刑政为何事”。朱元璋深知,欲成大事离不开文人的辅佐。于是每攻下一个城池,当地文人不管是为旧政府服务过的或是隐居林下的,都会被召来接见并授予官职。1356年,攻下集庆并改名为应天府后,朱元璋征聘了范祖斡、叶仪等十余名儒士,把他们安置在南京周边城市的新政府中。1357年占领徽州后,在部将邓愈的引荐下,他发现了著名的儒生朱升,这位在元时曾任池州路儒学正的学者向他进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前两策旨在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徐图霸业,后一策则要他暂不窃名号,背靠大树以俟将来。

其后,克婺州,召儒士许元、胡翰等日讲经史治道。克处州,征耆儒金华宋濂、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1360年4月,在朱元璋的竭力敦促下,以宋濂和刘基为首的一批优秀学者终于接受任命,到南京礼贤馆就职。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给朱元璋八岁的儿子,未来的太子朱标讲授经学。这一事件预示着具有经世务实传统的浙江学者群将对新政权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