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北狩。”——《明史?英宗前纪》对此的记述仅三个字。
拱卫
一个叫于谦的浙江钱塘人,此时出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
于谦是永乐十九年进士,最先担任的官职是帝国的监察官员——都察院御史。性子刚烈的他在出巡山西时曾重核了数百起冤狱,到了陕西,又疏奏官府和驻军中的民害极大者予以制裁。这使他树立了良好的官声并获得了顶头上司都御史顾佐的好感,以为此人才干远在自己之上,他日成就未可限量。宣德年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布政使、按察使、兵马司之上增设巡抚,由各部右侍郎简任,宣德帝朱瞻基亲笔提名于谦擢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在地方军政事务的处理中,于谦的才略开始为更多人所知,土木堡事变前一年,于谦以兵部左侍郎调任回京,当兵部主官邝埜随驾北征时,他留驻京城主持兵部。
土木堡发生惊天剧变时,京城军民尚不知道他们的皇上已成瓦剌骑兵的俘虏。次日,在也先胁迫下,朱祁镇命校尉袁彬写信给怀来城的守将,告知自己留在了瓦剌部落,让他们献金帛财物赏赐也先部众。怀来守将不敢怠慢,火速派人把这封信送至京师。夜色沉沉中,满脸风尘的信使从西长安门入报,到十七日早晨,举朝文武官员齐集阙下,获悉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一时惊惧交加。出得城门,但见溃退的伤兵从北边蜂拥而至,问他们,谁也说不清皇帝此刻在哪儿。皇太后这下相信来信是真的了,急忙派遣使节满载着珍宝礼物前往也先大营,皇后把自己的私房钱都献了出来,请求瓦剌放还皇帝。
此时,朝堂上文官们早就乱作了一团。许多人哭得如丧考妣,似乎除了哭他们都不知道干什么了。瓦剌大兵逼近京师,而京师劲甲精骑大多已在土木堡一战中覆灭,留下能战的兵卒满打满算不足十万人,且还都是疲卒羸马,根本没什么战斗力,是战是守,议论汹汹,却谁也拿不定一个主意。翰林院侍讲徐珵大声说,星象有变,天命已经更改,只有南迁才可以避难。
在翰林院的一班官员中,徐珵向来以学问博洽知闻,他也自以为能,当朱祈镇率师亲征时,他观察到了天象上一个不祥的变化,荧惑入了南斗。“荧惑与南斗,天子下殿走”,这是古书上一个有名的卜卦,徐珵据此以为这次皇帝出征实在是吉凶难料,私下对朋友说,大祸很快就要临头了。他要妻子赶快去南方避避风头,他妻子不太愿意离开京师只身南下,徐珵大骂道,你不听我的,难道想让蒙古人把你掳掠到北方去吗?他在朝堂上提出这一逃跑主张,得到了群臣中贪生怕死之辈的迭声附和。
尚书胡濙反对说,从文皇开始,就把陵寝定在北京,这是要子孙永守,怎么可以置祖宗基业于不顾只管自己逃命?这时候兵部侍郎于谦也站了出来,厉声说:“有谁敢说南迁的,当斩。京师是天下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你们难道忘了宋室南渡的事吗!”他请求郕王速召天下勤王兵马,誓死守卫京师。翰林学士陈循、太监兴安、李永昌等也都纷纷赞同于谦的意见,陵寝宫阙在此,仓廪府库百官万姓在此,万没有丢下这一切自顾逃命的道理。徐珵受到斥责,脸上老大的挂不住,他对于谦的杀机在这一刻当已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