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发展不能忘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中国向何处去 作者:周天勇


建国后的前30年,社会主义的模式是,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搞阶级斗争,经济上,生产资料城乡实行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实行计划经济,劳动者按劳分配,但是曾经想多次取消按劳分配。实践证明,这种社会主义没有活力,生产力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很低,实质是贫穷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解放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985年4月15日,他又提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转向了发展生产力,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0年来,我们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虽然可能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总体上的是成功的,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贫穷的平均,不是社会主义;但是,生产力发展了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从另一方面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在1990年12月24日,他也说到:“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在经济发展上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在共同富裕方面,从目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看,存在着这样四个方面严重的问题:一是GDP中居民收入分配比率持续下降。1990年至2007年,GDP结构中,居民收入分配比重逐步下降,占GDP比重从56.18%下降到43.42%,下降了12.7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初次分配后,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于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与之相比,我国比重过低。二是城乡差距在继续拉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85年的1︰1.86拉大到2008年的1︰3.31,近几年虽然差距拉大的幅度在缩小,趋势仍然处于拉大之中。三是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基尼系数从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处在居民间分配不公平问题较为严重国家之列。四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从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水平来看,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1.86倍、中部地区的1.56倍,到2008年分别扩大到2.39倍和2.05倍。如果没有有效的战略和对策加以解决,任其发展下去,三大差距和国强民不富问题将会越积越难,局面可能会变得非常恶化,以至于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资源配置方式上,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经济体制的选择,有利于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公平,如何解决安居乐业这样的民生问题,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实际上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我认为,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这个新的课题,如果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结果必然会偏离邓小平同志讲的共同富裕,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人就会乘机说,现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就会失去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人民群众也会对我们的执政失去信心。我想,从这个方面看,说句实话,我们的体制,仍然是不合格的,是在不断完善之中的社会主义。

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正在处于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现代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因此,我们既不可能在传统和静态的农业社会中,搞一个分配平均的农业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像一些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城市社会的北欧国家一样,搞城市化水平非常高,人口大部分都在城市情况下的社会主义。

30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个体私营与市场经济,一定会发生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并责难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其总根源。他们也提出,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需要重新回到国有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体制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收入分配不公的扩大,是经济从落后向发达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必须得经历基尼系数拉大这样一个过程。国外有的学者也议论,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有办法,但是,对消除贫富差别没有能力和没有办法。

这就给中国共产党人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个难题:是走回头路,到过去的旧体制上去,重新形成贫而平均吗?是没有能力和办法控制住两极分化,还是有能力和有办法缩小贫富差距,并实现共同富裕?通过东亚、印度、拉美的比较,通过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各省区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完全可以在二元结构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办法,来控制住两极分化,并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理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