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都应该记住许璇。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农学家,许教授在杭州的甲种农校和浙江大学任职期间,曾留下许多实践项目,如开辟半山果树基地、整治临平林场、扩展湘湖农场,等等,尤其那座几乎无人不知的植物园,亦为其首创。许先生无论品性气节,还是学养风范,皆为人所景仰。可惜就在他离开浙江大学的第二年,却因突发脑溢血而猝然辞世了。
因“火腿风波”导致教授集体辞职的事件,在当年的农学界备受瞩目,算是给了新任浙大校长的郭任远一个下马威,但并未使他有所收敛。一些与此相关的现存资料说,郭任远依旧是我行我素,在后来的执掌浙大期间,“强力推行军事化管理,随意开除学生、解聘教授”,据统计,“先后受到开除、勒令退学和其他处分的学生竟达近百人之多,而当时全校学生总数也仅有几百人”。此外,在学校经费的使用上,郭任远也是目无章法、有恃无恐。最极端的一个例子,就是他把中华基金会拨给学校物理系的实验设备专款,挪作了他用。为此,时任物理系副教授的束星北先生拍案而起,第一个公开站了出来:
束星北作为理工学院教授的代表到校方责问交涉,当他找到郭任远时,发现他正在酒店里设宴招待客人。束星北说,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这里交杯把盏,上去就掀翻了桌子,杯盘酒菜撒了一地。(李曙白、李燕南《束星北:学界“游侠”》)
这件事就发生在“驱郭运动”前夕。若在平时,郭任远作为校长,即便设宴请请客人,也没什么。问题是在那个时候,一则国难当头,二则郭挪用的又是教学经费,交杯把盏就令人愤慨了,束星北当场掀翻酒桌的举动,无疑表示了两者的水火不容。在随后的“驱郭运动”中,束星北不仅是学生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而且在全校教职员中也堪为先锋,第一个提出辞职以示决绝。受其带动和影响,一大批著名教授也纷纷辞去教职,成为继“火腿风波”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教授集体辞职事件,对郭任远的最终下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受聘浙江大学之前,束星北曾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其时年方24岁,却已经有了5年的美英留学履历,有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硕士学位,颇受校方器重。十九路军淞沪血战发生后不久,身兼该校校长的蒋介石前来视察,要召见几名军官,束星北名列其间。但召见时他非但没有恭维委员长,反就“淞沪停战协定”的屈辱卖国条例向其面责,言辞之激烈令老蒋大为不快,说了句“你太年轻,不懂政治”便拂袖而去,回到总统官邸还喋喋不休于此事。虽因束星北的弟媳(一说嫂嫂)是宋美龄的秘书,他又是时为国民党蓝衣社社长的大舅哥恺悌介绍进校的,校方后来没怎么为难他,但束星北自己立马就辞去了物理教官之职。
在《束星北档案资料》的记载中,有他自己对此事的一段说辞:
因同恺悌住一幢楼房也知道蒋介石对日寇妥协,对他开起大炮来,把他骂了一顿,但事后出来受到朋友们的抱怨,说我有粗无细,不了解中国情况,后经他们解释,我已变成了蒋介石的崇拜者。
束星北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在1949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疑是会给他带来巨大灾难的。这位命运多舛的天才物理学家后来所遭受的非人磨难,虽然不能说只是因为这一句话,但将整段文字联系起来看,一个知识分子敢于直言真言的坦荡胸襟,已然展露无遗。束星北不光在物理学研究上具有惊人天赋,而且在留学国外期间,还有过一年多的亚欧游历,足迹遍及日本、朝鲜、苏联、波兰和德国,于各国的社会百态中追寻理想,于艰辛中磨炼了一副疾恶如仇、宁折不弯的豪侠个性,因此有人评价说:“他身上最饱满的地方,恰恰是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最为贫瘠的地方。”
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心理学家,在1935年底的浙江大学,果真就充分显现出了这种饱满与贫瘠。束星北之站在学生一边,要将郭任远赶出浙大,当然不只为表示对一位校长的不信任,更在于彰显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对科学所应该具备的精神高度。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当年的“驱郭运动”中,浙江大学师生们摆出的姿态,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杭州这个地方的学生运动,似乎少有过激行为。在北京,五四运动有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一二·九运动”有武装军警向游行队伍挥舞刀棍、喷射水龙。但呼应五四运动的杭州“一师风潮”,学生基本集中在校内;紧随“一二·九运动”运动而起的浙江大学“驱郭运动”虽然上了街,学生们也只是沿途向民众散发印有郭在浙大“十大罪状”的传单和《驱郭宣言》,加之学生会组织了纠察队维持秩序,校内情势并非剑拔弩张。束星北等教授的辞职也罢,学生们的罢课请愿也罢,其威慑力主要在于波及面广、影响很大。
此事闹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后,那里的官员们虽也知其非同小可,但以为不管怎么说,安抚是最要紧的,哪怕作为缓兵之计,也得答应学生们,先把局势平息下来。于是就表了态,说是可以考虑另行委派校长。不过这个表态却没有得到蒋委员长的认可。蒋介石不同意,倒也不是觉得浙江大学非郭任远不可,他清楚地知道,浙大的这个动荡,实乃北京“一二·九运动”的余震,类似的麻烦,已经弄得全国到处都是了,一旦开了口子,谁知道还会不会接二连三地闹出些什么别的事件来。所以,老蒋态度十分坚决地表示:“此风不可长!”
蒋介石一向重视浙江的事情,尽管当时的浙大还只是一所地方性大学,在全国排不上号,但在是否撤换郭任远的问题上,他也并非一句话了事,而是亲自跑到杭州来,直奔蒲场巷。
这一天是1936年的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