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东西的时候,我会选择那些能用七折价格卖出去的东西。
这是我平常购物时紧紧牢记的一点。
和购买其他同类商品相比,这样的东西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减少一些损失,属于“不怎么浪费的消费方式”。
比如现在我工作室里办公用的那把椅子,就是由意大利设计师阿伯托·梅达设计出来的。这位大师设计出来的椅子一般都拥有一个网状的靠背,但是我这把椅子的靠背却是皮革制的。这在日本是非常罕见的。
虽说这把椅子是我几年前买回来的,不过时至今日,我仍能在拍卖会上把它卖到当初售价的七成价格。
我还很喜欢弹吉他。现在手里这把吉他是由PRS吉他(Paul Reed Smith)生产制造的。全球各地都有人在收藏这个品牌的吉他,所以二手的价格也不会下降太多。
就像上面提到的两样东西一样,在买高价商品的时候,我会仔细考虑这个东西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用七折的价格折价卖出去。
不得不说,是父亲公司的倒闭才令我第一次萌生出这样的想法。
当时,家里的存款已经见底了,可以说是一点现金都不剩了。音乐CD成了我手里仅剩的一点财产。因为大学时代我曾因个人喜好而购买过500多张CD。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几乎把所有打工赚来的钱都投入到了CD上。每次发售新CD我都会立刻跑去购买。要是觉得这张CD不值得一听,就会拿到二手店去把它卖掉。然后,我会用折价来的钱再去购买新的CD。
出于这个缘故,被我留下来的CD一般都是拥有一定价值的绝版商品。要不然,就是我自己非常喜欢、舍不得卖掉的CD。
但是,在失去了全部家产后,我也不得不选择妥协。毕竟我能拿去换钱的,也就只剩下这些CD了。
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些CD竟然卖出了一个非常高的二手价格。
另外,喜爱看书的父亲也选择变卖了自己的藏书。
由于父亲收藏的多是一些比较罕见的藏书,所以他的书本也卖到了非常高的价格。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身边的这些东西都能为我们变成现金。
在这之后,为了降低风险,我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选择那些不容易掉价的商品。
这个选择也让我养成了只买优质商品的习惯。
“在选择同类产品的时候,最好还是买优质商品吧。”
这样的想法让我不再因为冲动而乱买东西。我也变得更会精挑细选了。
遵循着这个购物法则,现在我身边的常用物品都是一些让我想要珍爱一生的东西。
当然了,最好还是不要发生需要变卖家里物件的“关键时刻”。但是,万一不幸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这些商品都能成为我绝佳的“助手”。
摆在我身边的这些商品不仅质量优秀,更是能够在背后支撑着我的可靠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