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什么样?外向又是什么样?
人常常不了解自己的个性,而需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荣格(Carl Jung)
十岁的马修有时看上去判若两人。他是个恋家的孩子,喜欢他的狗狗们,还对许许多多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与大自然和动物有关的东西。在熟悉的环境中,马修精力充沛,非常健谈。他会兴致勃勃地向每个客人讲述鸟儿如何吸引它的同伴,还跟他们讲自己的新宠物——一只刚出生3天的小马驹。但到了其他地方,他就常常会变得比较安静,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只有细心观察之后才会有所行动。放学以后,马修喜欢和他的朋友山姆一起玩,不过要是在吵闹的体育馆里待太久了,他就会抱怨,因为孩子们都挤在那儿做作业。“我没法儿集中注意力。”他叹了一口气说。
马修属于性格连续体中定义的内向。他天生的能量、感知和决策都向内投射到他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世界里。他喜欢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这样能激励并充实自己。他也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太多的外部活动还是让他疲惫不堪。
奥斯汀也是十岁,他是个藏不住事的孩子。放学后妈妈接他回家,一上车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这一整天他都做了些什么,在路上还向车窗外的小伙伴们大喊着打招呼。他不仅健谈,善于表达,而且不用费力劝说就能主动尝试新事物。在回家的路上,奥斯汀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回家后他们还要做些什么。他的朋友艾伦能过来玩吗?这么好的一天只窝在家里太可惜了!他还喜欢在餐桌旁做作业,因为这样就不会错过周围所有好玩的事情了。
奥斯汀属于性格连续体中定义的外向。他的精力从内向外发散到一个充满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和活动的外部世界。他扫描外部环境找寻刺激,被熙熙攘攘的喧闹所吸引,这让他感觉浑身是劲。独处太久反而会让他萎靡不振。
很多人脑海里的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是这样的:在一个聚会上,那些一直待在阴暗的角落里、紧挨着墙壁、与那些茂盛的花花草草为伍的就是内向的人。而把颜色鲜艳的灯罩当帽子戴在头上、凡事都要插上一嘴、试图成为焦点的就是外向的人。不过内向和外向并不一定由行为表现来划分。更确切地说,这两个术语反映了一个人的能量来源和注意力的指向。马修和奥斯汀都是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的孩子,随着环境的变化,他们都有可能表现出活泼开朗的一面和安静忧郁的一面。
实际上,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它由你的孩子的基因构成所决定。气质本身并不等同于人格,它是一系列特质的集合体,这些特质决定了人在面对特定环境时的反应和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伴随人的一生。内向的人通常喜欢可以掌控的、具有轻微刺激性的事情,外向的人大量寻求惊险刺激的活动。内向的人可能会深入地研究某些问题,外向的人倾向于广泛地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内向的人做出正确反应之前常常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而外向的人更可能立即做出反应。人的气质无法随意改变,但了解孩子的气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培养他的长处,并尽量减少他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在我们国家,外向的人数是内向人数的三倍之多。但外向和内向并不总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多数人都兼具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气质。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假设有一条连续的性格谱线,“纯粹”的内向的人和“纯粹”的外向的人分别位于谱线的两端,那么,大多数人就位于谱线中间的某个位置。再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内向、外向想象成习惯用左手和习惯用右手的人。一个习惯用右手的人还是会使用他的左手,他只是以使用右手为主。当然,这个比喻只能给我们解释这么多。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分布在同一条连续的性格谱线上。有些内向的人非常内向,有些却并不那么内向。这种程度上的差异也存在于外向人的身上。同时,由于能量的消长,一个内向的人的内向气质也会因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我很喜欢刚才那个左右手的比喻,因为我们都能想象得到,当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地使用那只不方便的手时,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当内向的人尽力去迎合外向世界的期望时,他们所体验到的正是类似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