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之一:内向的孩子羞怯
事实:内向与羞怯时常被人们混淆。这一误解的根源在于只从社交的层面看待内向。内向影响了内向孩子的总体气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特质会决定内向孩子所偏爱的社交方式。不过,尽管内向孩子的社交表现可能看上去比较羞怯,但它并不等同于羞怯。
与内向不同,羞怯既与能量需求无关,也不是改变社交方式就能解决问题的。和人独处与置身群体,羞怯的人可能有同等的不适感受。羞怯与内向的关键差别之一是社交场合中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羞怯的孩子有种期待性焦虑。他们会尝试与别的孩子交流,但预先做好了不受欢迎的打算。而内向的孩子是不愿意社交,他们可能预料到了自己会不喜欢这种场合,但未必觉得自己会不受欢迎。羞怯的人渴望变得更善于交际,而一旦置身于社交场合,他们就会焦虑不安,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都可能羞怯。
羞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有羞怯的时候。羞怯或许与遗传有关,但往往受环境和后天经历的影响更多。羞怯的孩子对羞辱、尴尬和批评有极度的恐惧。他们可能行为拘谨,对陌生人充满警觉;当有失败的风险时,他们可能会战战兢兢。羞怯的孩子还可能遭到老师、家庭成员和同龄人的粗暴对待,时常成为被嫌弃、嘲笑、作弄或冷落的对象。不幸的是,这些负面经历会加深他们的恐惧和自觉不讨人喜欢的印象。
可能与内向相混淆的其他儿童机能失调
这些年来,我发现公众常把其他一些儿童机能失调与内向相混淆。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较之外向的孩子,内向的孩子的确更容易发生下面的机能失调:
· 感觉统和障碍
· 高度敏感
· 注意缺陷障碍(AD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 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综合症
· 社交焦虑与其他焦虑性机能失调
有关上述症状及它们与性格内向的区别,请参见附录1“容易与内向性格引起混淆的疾病和异常”。
在《The Shyness Breakthrough: A No-Stress Plan to Help Your Child Warm up, Open Up, and Join the Fun》一书中,羞怯问题研究的重要专家伯纳多·卡杜奇(Bernardo Carducci)对内向与羞怯做了区分:“内向的人不一定羞怯。内向的人具有与他人成功交流所必需的社交技巧和自信,他们只是需要独处来重蓄能量,而且他们确实也喜欢独处。羞怯的人则渴望关注,希望自己招人喜欢,被人接受,可他们缺少驾驭社交的技巧、思维、情绪和心态。
内向的孩子无法改变基本的神经传导回路。但是,通过增强自信、学习社交技巧和消除恐惧、焦虑,羞怯的倾向可以明显弱化。如果你内向的孩子偏于羞怯,你就要帮她应对和弱化羞怯感。给她讲解羞怯和内向的不同,让她知道你会设法帮助他学习如何在社交场合感觉更自在。你要尽可能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表现出轻松和友好。观察了你的表现后,你的孩子就会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表现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