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奇心
一旦有了关系的联结,治疗师可能对各种关于身份的问题好奇,像是:你是谁?某些事物比你更大,它会是什么?某些事物在你内在正被唤醒,它会是什么?当治疗师和案主联结的时候,通常悄悄地把握这些问题。意图是要专注于包容这些问题(不用太紧,也不用太松),让答案自己呈现出来。
治疗师在内在掌握着这些普遍问题,接着询问案主特殊的问题:怎么了?是什么问题?它如何成为问题?你想要摆脱它时你怎么想?你觉得身体里何处最像问题的中心? 当问到像这样问题的时候,特别重要的是,治疗师需同时注意到,案主的和她自己的答案。人们太常以为只有案主有责任回答治疗师的问题。在关系疗法中,治疗师的反应和案主的反应同等重要,因此,如果治疗师问,你需要什么?她同时注意到案主和她自己对问题的反应。同时包容这两个反应,能够允许治疗对话的发生,特别是两种反应有所不同时。举例来说,案主可能说他需要更努力地去尝试,而治疗师注意到难以置信的厌倦感并且需要休息。在关系疗法中,两个答案都是同样有效。同时包容两者时,有趣的发展会出现。准确地说它是重建案主的回应与其他观点(也就是对话)的联结,让创造的可能性出现。
四、接受性
包容问题的技巧引导出接受答案的技巧。保持经过训练、温和但是精准的聆听,是相当重要的。通常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出现;然后从静默中出现感觉、影像、字眼和其他象征。如果治疗师无法在静坐中培养耐性和信心,这样的过程就不能够发生。如果案主问治疗师她为什么沉默,治疗师也许可以简单的、真诚地回答,她对问题感到好奇和静静等待有个响应。这也许能引导出讨论,案主如何从类似的自我聆听练习受益。 这里我们深深地被案主的经验所触碰,特别是流过她身体自我的动物能量。连(Laing)(1987)曾对治疗师警告“心理恐惧症”,指出治疗师对案主的心理过程感到害怕。我们害怕如果我们对案主的经验开放,我们将会被折磨他们的东西所传染或征服。然而疗愈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去接受并且转换痛苦的经验。重申默顿(1964)说法,当我们相信负面经验不能够被转换的时候,暴政和压迫便出现了。我们在恐惧中转身离去,而后以愤?、敌意和暴力转向他们。所以为了疗愈目的,我们一定要找出方法对案主每个方面的经验开放并与之同在。
为此,治疗师一定要避免感情用事和过度认同,以及无联结和分隔。中庸之道的方法是有可能的,让经验“继续流过”治疗师和案主两者的神经系统。这是自我关系“生命之流通过”的前提,也是以内观和支持将动物能量转换成人文形态的原则。
愿意对案主的痛苦开放,在另一方面也很重要。对痛苦的主要误解,是认为一个人正在经历的痛苦仅仅是属于个人的。那就是,人们相信她所感觉的悲哀是由于事情发生,或没有发生,或者她感觉到的恐惧,正是因为她缺乏了勇气。
然而这些感觉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如果你活着,恐惧终究还是会造访你。如果你活着,愤?终究还是会造访你。如果你活着,悲哀终究还是会造访你。没有人能从它那儿逃脱,然而却有方法可以穿越它。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它仅仅只是我们个人状态的表达,而且不是人类普遍的状态,我们将会孤立,而且与世界其余部分的关系断裂。
当治疗师向案主的痛苦开放时,她将其作为她所共享的人类处境来承认和接纳。当然,这种“痛楚的分享”是慈悲的体验。它把某些经验由分离的有烙痕的,转为有联结和赋予人性的。治疗师和案主都将在分享经验的关系中,发现有所帮助的方法,去感觉到更大的自由和开放。这不排除经验的意义和细节是个人化的,对每个人都很独特;它还超越于此,扩展至共同情境以允许个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