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节:第二章 闯荡江湖(3)

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 作者:张小平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简练而激荡人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在当年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领导人殷殷期盼着人民生活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而这也正给了黄光裕之类创业者事业蓬勃发展、财富迅速增值的巨大动力。

经济“倒春寒”,黄氏家族再次遭遇重大危机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黄氏兄弟在创业初期,不但谋划周密,而且又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到1987年11月24日,黄氏兄弟开了第二家门店。1988年5月和12月又分别开了两家。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国美迎来了家电零售业的转折期。

经过数年的调整和增长,中国经济在1988年再次驶入了危险地带。随着轻工产业的迅速发展,物资供应日益紧缺,推行了4年之久的物价双轨制越来越显现出它的负面影响,一些人利用手中或大或小的权力,从双轨制中牟取暴利。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一年,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开办的各类公司达2万家,其中很多是专门从事物资倒卖的皮包公司。

在这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发表了《致命的自负》一书。书中,他系统地论证了计划经济的局限,而国际环境的趋势,是朝着自由市场主义方向快速转型;也在这一年,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访问了中国,并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应该立即放开价格管制。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75.3%的人赞成“只要改革能进行,我们生活水平暂时低一点也行”。这几个因素,促使中央领导人决定冒险一试,宣布取消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

但让人难以预料的是,调价政策一出台,便引起了公众物价看涨的恐慌性情绪,先是肉食价格,紧跟着是小商品等价格开始迅速上涨。当时的报纸这样形容社会恐慌的一幕:“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

“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在年初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台湾歌星费翔演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而这把火将当年的中国物价烧到了狂热状态。根据国家物价局《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剧的一年。计算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这个上升幅度又是在持续三年物价累计上涨23.7%的基础之上的。”

当年10月,中央开始调整策略,提出了“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1988年的“物价闯关”引起了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被视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这也让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们开始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认为改革造成了社会不公、好处都被“官倒”占去了。

黄氏兄弟自然在这一年的抢购风中乐开了花。当时家用电器消费旺盛,特别是彩电供应尤为紧张,价格在一天之内能够上涨数次,一台400元的彩电涨到2000元照样购者如潮。各个彩电零售商家被热浪冲昏了头脑,开始大量囤货。黄氏兄弟也将他们当时能够调动的现金全部用来囤货。但等国美的库房全被电器塞得满满时,黄氏兄弟突然出自本能地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于是率先放水甩货,以比市价低得多的零售价把库存商品清理一空。等1989年的寒潮来临时,很多家电零售商遭遇了灭顶之灾,国美却意外地逃脱了厄运。

对于私营经济来说,1988年是真正取得合法地位的一年。当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新宪法中增加了这样一段至关重要的文字:“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是1956年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营经济后,首次以宪法的形式重新确立私营经济的地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