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节:第四章 快马加鞭(2)

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 作者:张小平


最后,潮汕老乡詹培忠成为了黄光裕生命中的贵人。有香港“金牌壳王”之称的詹培忠,在国美借壳上市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1996年,黄光裕前往香港时就结识了詹培忠。詹培忠为黄光裕指点了另外一条上市捷径,教给他将物业注入詹氏手持的壳股京华自动化、换取股权然后配股等大堆财技。詹培忠显然对黄光裕极为欣赏,他说:“这个后生仔好够胆同拼搏,加上少少运气,就行出条大路。”詹培忠又曾对人夸赞黄光裕的聪明,“很多事一说便懂”。

在詹培忠这位高人的指点之下,黄光裕终于修成了周伯通的神功:“左右手互搏”。2004年6月,在两掌的咫尺之间,价值仅2亿元的国美电器,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幻,一夜暴涨40多倍,几十亿元的财富汇集黄光裕名下。并购手法之精妙,让诸多深谙资本市场操作技巧的资深玩家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李斌为笔者详细剖解了国美电器在借壳上市中走过的“三步曲”:

第一步,“新瓶装旧酒”,重组国美电器。黄光裕先成立了一家“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自己拥有100%股权。然后,把北京、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中,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股份;

第二步,“穿西装打领带”,变身为中外合资企业。黄光裕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一家离岸公司OceanTown,然后通过在该地注册的国美控股(Gome Hodings Limited)100%掌控OceanTown。从2004年4月20日起,鹏润亿福将国美电器的65%股权转让给OceanTown,交易金额约为2.274亿港元,国美电器由此改头换面,变身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第三步,由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0493.HK)收购OceanTown公司,从而持有国美电器65%股权,实现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目的。

而中国鹏润此次高达83亿港元的收购,却并没有动用一分钱现金,完全是通过增发股份和可换股票据,并分三次支付。一切程序冠冕堂皇、合法合规。但东方高圣经理冀书鹏认为,国美电器的市盈率高达46.7(按照83亿港元的收购价格和国美电器在2003年1.78亿元人民币的赢利来计算),这对一个传统行业太高了,“可能不是一个纯市场化的收购行为”。“收购国美电器是定向增发,没让小股东出钱,但小股东的比例稀释了,等于是变相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如何定价也是一个大学问。因为是左右手互倒,8亿元或80亿元,都是由黄光裕说了算。为什么往高了定?冀书鹏认为,关键是涉及以后的融资能力,“8亿元也许是你的净资产,72亿元可能是水分和无形资产。定这么高的价,把总资产这张饼做大了,大大改善了国美电器的形象,债务融资能力也增大了。”

而在上市后的2004年9月28日和12月15日,黄光裕急不可耐地前后套现共25亿多港元,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而用这笔钱,比去借用沉淀的现金流,不知舒心和稳妥多少倍。

当时就有人质疑:黄光裕为何不将国美100%的业务注入“中国鹏润”,从而一次性实现上市呢?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其实黄光裕本人早有将国美电器100%上市的打算,碍于当时中国商务部的相关规定,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的持股比例最高只能是65%。

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国际资本巨鳄一定要选择黄光裕提供的昂贵套餐呢?《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一书作者吴阿仑认为,因为庞大的中国零售市场是跨国公司最后一次圈地机会,而只要有人能够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游戏规则,只要这个游戏规则比他们一家超市一家超市逐一收购的效率和回报高,那参与这个游戏就是最好的选择。“飞速壮大的中国家电零售业市场产业霸主地位”加“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资本战略”,是黄光裕能一枝独秀、呼风唤雨的两大秘密武器。

也有不同意见。在《证券市场周刊》杂志一篇名为《黄光裕的国美泡泡》中提到,在借壳香港之前,黄光裕本来打算将国美电器业务直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并请高盛出任主承销商,但高盛最终放弃了这次承销,而在上市后的配售活动中,黄光裕聘请的承销商是汇丰银行,但汇丰银行仍然放弃了国美,最终由荷银洛希尔接手。两次被国际知名银行所弃,究竟是何原因?这篇文章认为,“人家觉得这个泡泡不好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