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1)

新闻人的江湖 作者:章敬平


第三章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虽然我们和财富明星的关系总是在利用与反利用中翻来覆去,虽然我们和官员是“天敌”,虽然我们和公共分子的关系暧昧不清,我们依然不能丢失我们作为记者的本分,为了扒粪而扒粪,为了揭丑而揭丑。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到四川大地震中留下笑名的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在舆论征伐的风口浪尖,我专访了他们,稍后,我便听到读者和同行的双重叹息,前者为我惋惜,说我受到了利用,后者为我遗憾,说我丢失了真相。

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新闻当事人是否正直,并不重要;他们所说的话,公众是否爱听,也不要紧。就媒体的本位而言,我们应该为各种舆论提供阵地。世界之所以需要媒体,是因为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

媒体为什么要扒粪

我们不是为了扒粪而扒粪,作为媒体,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其他什么目的出发。我们需要对市场和权力保持永远的警惕,但我们不可以怀疑一切,捕风捉影,任意举起舆论的鞭子,想抽就抽。

当“搞”这个字眼大行其道的时候,“扒粪运动”正在中国闪烁出点点滴滴的燎原星火。“阴谋”、“黑洞”--中国媒体对商业领域内有影响的公司和公众人物的质疑和曝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猛烈。

“扒粪运动”始于1902年前后的美国。愤怒于美国社会政治道德的堕落,一批由记者和作家组成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充当了“扒粪者”的角色,英文叫muckraker,直译过来就是“黑幕揭发者”,他们利用传媒,无情而犀利地批判了美国政界、商界以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 政府和黑道的勾结、金融业的欺诈、药品和食物的掺假、街道上的卖淫。美国总统罗斯福怒斥“黑幕揭发者”,就像17世纪英国小说《天路历程》中的扒粪人,手拿粪耙目不转睛,专注于腐败堕落卑劣丑陋的人和事,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随着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不断推进,“扒粪者”一语很快成了高贵的尊称,一枚光荣的勋章,为扒粪者欣然接受。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扒粪,是想说,“扒粪者”和“扒粪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贬义词。尽管对扒粪的态度全球各有不同,但我认为,扒粪有理。如果没有书报检查制度,我们相信“盛世坏消息”是永远不会错的。董桥说,今日的新闻就是明日的历史。我不否认这位香港第一才子的说法,但我坚信记者的历史使命不是史官,媒体不应该负责记录完整的历史,它的使命是一个“小心社会撞上冰山的瞭望者”,在于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一双警惕的眼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