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使我慢慢明白了他的心思。他从理论到历史到现实的分析,事实上为回答后面的问题做好了铺垫。他在3小时40分钟的时间内,除了一两个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之外,所有其他的问题他都回答了。
我感受到,我们不是在采访他,而是在听课。那天的情形,和一个博士生导师给两个博士上课的情形极其相似。旁边陪同的民进中央机关的职员,如同旁听生。只有泡茶倒茶的姑娘,相对忙碌些。他喜欢打比方,喜欢旁征博引。他说到蒙学说到读经的时候,即兴背诵了一段《左传》。说到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时候,他说到中医,说到他的孙子在英国闹流感时的经历。说到现代化路径选择的时候,他说到《雾都孤儿》和《未来战士》。他说他过年的时候,就看了《未来战士》,他劝我们看看,还劝我看两遍。
说到农民,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肩膀,说他肩膀上有一块“死肉”,是下放农村的时候挑重担压出来的。他说他闭着眼睛就能够回忆起中国北方农村的所有农活,从育种、插秧,到收割、碾碎了杂草喂牲口,从养牛到养羊,没有一样是他不会干的。在他看来,这些经历对他理解古代文学,理解孔孟老庄诸子百家,助益多多。
他的表情极其丰富,他的性情也在采访中得以窥见一斑。许嘉璐对农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免除农业税,最早就是他代表民进中央跟中共中央提出来的。他说,知识分子要自觉担当起社会精英的社会责任。做教授,就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误人子弟。有机会从政,要建言献策,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了百姓利益,他会注意建言献策的内容、时机和分寸,会从可行性出发。但他从不太相信双重性格。人可以有双重身份,但不可以有双重性格。他说,他是一个本色的人,有什么说什么,在中南海说话和在自己的茶室说话,都一样。他感叹,到了今天,他才明白何谓浩然之气。
下午1点半的时候,还没吃午饭的他终于回答完了我们的问题。下午还有别的公务安排,他在秘书的提醒下,随和快意地结束了采访。用他的话说,就是结束了聊天,喝了一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