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
在一次军训中,林毅夫决定放弃台湾大学的学业,投笔从戎,就读陆军军官学校。林毅夫的这个选择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个人选择,在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时台大学生追求赴美留学者众多,而林毅夫决定留在军中,对当时被社会视为天子骄子的台大学生来说,真是一个震撼弹,也是大专学生成功岭集训十几年来的头一遭、一大卖点,还惊动了蒋经国。此后,在台湾军队里,林毅夫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这是林毅夫的一句座右铭,十分贴切地勾勒出了这位学者两段不同的人生。
和大陆大学新生一样,每个台湾大学生也都要参加军训。
军训的地方在成功岭台湾军营,是台军的新兵训练中心。成功岭位于台湾大肚山东南方的军事基地,在连接王田交流道的省公路即可见到“成功岭”基石矗立。
每年寒、暑期大专青年都会在此受训,因此每逢探亲假日,成为乌日乡定期涌现热闹气氛的时刻。
成功岭受训
林毅夫在台大期间也不例外。在大一上学期上完课之后,1971年12月,林毅夫和他的同学就要上成功岭受训8个星期。
在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或地区中,像台湾当局那样设有大专兵训练营的,大概绝无仅有。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任“行政院院长”的蒋经国曾多次巡视成功岭。
1958年7月,正值“八二三炮战”前夕,台海对峙情势升高。台湾“教育部”为贯彻蒋介石一向对青年“文武合一”的期许,特会同“国防部”、“救国团”、“省政府”等有关单位,研拟订定“大专学生暑期集训”办法,分由台陆军各训练中心施训。
由于受训场地分散,不方便集合,再加上大专生日渐增加,1964年12月16日,“国防部”在台中县设立陆军后备兵训练指挥部(后更名为“成功岭训练中心指挥部”)。原本一年一次的暑训,不够容纳逐年增加的大专生,最后增加为三次(寒训一次,暑训两次)。受训时间则从原来的12周缩短为8周,1972年又改为6周,1993年改为5周,1996年变成4周,直到今天。
2004年,实施40年的成功岭大专集训,在当年2月4日这一梯次学生结训后,旋即拉下铁门,宣告关闭。对不少台湾人而言,“成功岭”三个字,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尤其是大专青年男生们,更是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无数曾在此接受所谓的“革命”洗礼的学子,去时的畏惧、离别时的难舍,成了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
对于1971年参加“成功岭训练”的林毅夫来说,“成功岭”是其人生第二次转折点。
林毅夫人高马大,身高有183厘米,在受训连队中算是非常突出的。和他一起集训的同学杨立奇回忆称,“穷困孩子林正义很能吃苦,受训又很认真,棉被总是折得有棱有角,深得班长、排长喜爱。”
在受训到第四五周的时候,林毅夫便向部队班长、排长报告,他决定要投笔从戎,不回台大念书了。
对于这个选择,林毅夫本人很少谈及。我们可以从台湾《联合报》在1972年2月26日第二版的报道中略知一二。
1972年2月25日,在台中成功岭,林毅夫向“参谋总长”赖名汤请缨,赖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当面嘉奖他。
这一天恰好是成功岭大专寒训班结训的日子,在结训典礼开始前,赖名汤接见了这位“报国心切”的同学,接受了他的请缨申请书,并听他倾诉投笔从戎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