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玩命苦干中积攒家底(1)

商战不倒翁:是是非非宗庆后 作者:真柏


1986年是改革开放步伐大踏步迈进的一年,经过农村实践颇有生命力的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城市的企业里得到大力推广,特别是那些亏损大、效益差的小企业,纷纷以承包经营的形式"下放"给了个人经营。

在这个大背景下,杭州上城区教育局打算在本系统中物色能人,组建一个校办企业经营部。这个经营部采取的当然也是承包经营方式。于是,包括宗庆后在内的一批"能人"很快就被列为候选人选。

1987年4月6日上午,为即将开办的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选拔承包经理的"点将"大会,在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傅美珍的主持下召开。说选拔,其实有点夸张,因为由领导们钦点的几位候选人,几乎没有愿意来挑这副担子的。

也难怪,这校办企业经营部,听听名头好像不错,其实没啥花头:连经理在内只有三名员工,开办费就给4万元,其余14万元的可用资金全部都是贷款,得靠承包者自己赚钱来偿还。可就是这样的底子,当年的利润指标就要4万元,人均创利要求超万元,这在当时的国营企业是根本达不到的水平。

会场里议论纷纷,却没有人站起来接招。就在领导们为现场的冷场而有些尴尬的时候。宗庆后站了起来:"我干吧,不过……"

这个愣头青,他还想提什么附加条件?想干就干,不想干也没人勉强你啊。就在大家以为宗庆后会趁机提一些什么要求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大跌眼镜的下文:"当年的创利4万元好像少了点,我可以保证上交10万!"

会场顿时炸开了锅,人们实在难以相信,居然会有人主动给自己抬高承包价码,莫非他是脑子犯浑了?

其实宗庆后的脑子清醒着呢。这么多年来,不甘平庸的他一直在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却一直没有找到可以独当一面发挥才干的舞台。现在机会终于出现在他面前了,虽然在许多人看来,这并不见得是个什么肥缺,可宗庆后觉得只要能让自己来决策经营,这样的机会绝不能轻易放过。因此他必须一下子开出令人汗颜的价码,把所有可能成为竞争者的勇气在一瞬间完全打垮。这一次,他是志在必得的。

当然,10万元的年创利也并不是头脑发热、脱离现实的指标,在商海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宗庆后有足够的自信完成这一指标,因为他知道那是一个需要付出百倍艰辛才能达到的指标,而自己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本,就是能够吃得起别人吃不了的苦。

不是没有怀疑,不是没有争议,然而面对自信满满的宗庆后,慧眼识英雄的傅美珍局长顶住了各种议论,毅然把这副重担交给了这个已并不年轻却充满了激情的应战者。

人们都说结婚有"七年之痒",而婚后七年的宗庆后,不仅生活美满幸福,事业也踏上了新的里程碑。1987年5月1日,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在杭州城东清泰立交桥北侧一处暂借的办公楼里挂牌成立,望着那块白色的牌子,宗庆后心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五一劳动节,对于热爱劳动的他实在是太有意义了,七年前他和妻子是在劳动节喜结连理,七年后他又在劳动节这一天当上了"企业经理"!

不过要当好这个比"光杆司令"只强了那么一口气的经理,还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刚刚成立的经营部只有三名员工,除了宗庆后自己,另外两位都是已不年轻的女同志,经营部里所有重活累活当然都得他这个唯一的男经理冲在前头。好在宗庆后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充分准备,有了这个崭新的平台,他就像一位在起跑线上蛰伏已久的运动员,铆足了劲儿往前冲。

刚刚起步的经营部,做的都是一些别人不当回事儿的小生意,比如几分钱的橡皮、作业本,每件利润只有几厘。但是在宗庆后看来,这些获利微薄的小生意,正是经营部的立身之本,因为利小,那些有实力的企业才不屑来跟你竞争,而这些微利的东西,需求量并不小,只要勤勤恳恳地做,聚沙成塔,照样可以淘到金子。

于是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哪个学校要货,宗庆后总是随叫随到。他蹬着一辆三轮车,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亲自去送货。没多久,杭州的条条道路就被他跑得谙熟于心,上城区的所有小学更是熟门熟路。而这些学校的总务主任,对这兢兢业业的"经理"也开始刮目相看,他们钦佩宗庆后的吃苦耐劳精神,相信他的经营部一定会发达起来。

仅仅几个月时间,宗庆后就在杭州的各所小学树立起了很好的口碑,许多学校开始认准向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进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