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舆论撑腰助膨胀(1)

商战不倒翁:是是非非宗庆后 作者:真柏


1991年9月3日,杭州市政府正式下文比准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并且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会上高度评价了这次兼并举措,称此举是立足大局,推进改革的大手笔。

这意味着,宗庆后"以小博大"的兼并之举,不仅得到了杭罐职工的同意,更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

新闻媒体在这时候也给了宗庆后最为有力的支持。就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杭州的各家媒体都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兼并作了正面的报道,舆论的一致力挺,使宗庆后变得更加底气十足。尤其是9月5日的《杭州日报》,一举主导了当时的舆论导向。

这天的《杭州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篇题为《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的报道,报道的作者便是最初与沈者寿一起提出这个兼并设想的浙江日报社杭州记者站站长杨新元和杭州市委办公厅主任杨树荫,他们在报道的副标题中将这次兼并评价为"让优势企业增强后劲,使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也就是说,这是一次让娃哈哈和杭罐实现双赢的改革之举。

与这篇报道配发的,是一篇极具份量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文章将这次兼并定性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而这位不露面的"评论员",正是一手促成这次改革的市委秘书长沈者寿。在评论文章中,思维敏锐、文笔极佳的沈者寿以十分鲜明的观点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兼并的肯定与支持。

《杭州日报》的报道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引起了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9月7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李泽民专程来到刚组建起来的杭州娃哈哈食品企业集团公司考察。在实地查看被兼并后的杭罐厂的时候,他当着所有在场工人的面,大声称赞这次兼并改革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大好事。

省市领导的支持,新闻舆论的撑腰,让宗庆后彻底放开了手脚,他开始按照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大刀阔斧地施行起了他的治厂方略。

"宗庆后要把我们的罐头生产线停掉了!"兼并刚刚完成,原杭罐厂的工人们就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他不是在大会上说过,兼并之后,罐头还可以照做的吗?这不是在欺骗我们吗?!"一些对杭罐厂深怀感情的老职工气愤了,他们成群结队冲到宗庆后的办公室,要向这个"言而无信"的新领导讨说法。

面对忿忿不平的员工,宗庆后显得非常镇定,他拉着脸严肃地说:"没错,我是说过兼并后罐头还可以照做。可我还说过,必须是要能够赚钱的,不赚钱的我们坚决不做!"

他用严厉的目光向在场的员工扫了一遍,抬高了语调道:"现在的罐头生产线,亏损有多么严重,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你们有没有认真关心过企业的发展?这样的罐头生产线如果不马上停掉,不要说想翻身求发展,就连原本娃哈哈的那点优势也会被拖垮!"

怀着满腔怒气而来的员工们,顿时一个个变成了哑巴,脸上都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愧色。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当初为了说服他们,宗庆后是用了缓兵之计,编了套子让他们钻的,可现在,面对现实他们实在无话可说,因为宗庆后说的句句得理,除了按照他的思路去做,别无选择。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条月生产250万盒儿童营养液的生产线就在原杭罐的车间里安装完成,从而取代运转了几十年的罐头生产线。原先的杭罐厂工人,不管情不情愿,适不适应,都在短期内迅速变身成了娃哈哈人。

改革当然不会仅仅局限在生产线的调整上。兼并之后,宗庆后的铁腕开始在各个方面展露出来,特别是在用人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宗庆后派去接管杭罐厂的第一批干部虽然只有十几人,却都是他精心挑选过的"心腹"干将,他的胞弟宗泽后和最早跟着他一起闯天下的女将王琴是其中的骨干,他相信他们能胜任艰巨的接收任务。

然而这批在娃哈哈冲锋陷阵干劲冲天的精兵强将,到了杭罐之后却变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因为他们遇到了之前从来都不可能遇到的那种阻力:定岗定人生产方案确定了,有的工人竟不愿上流水线,理由是"太紧张";生产定额下去了,有的工人竟拒绝接受,说是"高得离谱";紧急订单需要突击生产,有的工人竟不肯加班,借口是"回去迟了家属会来厂里闹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