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苏芒相识是在2003年,一次商务旅行的飞机上。当时时尚集团创办《时尚芭莎》已经有两年,苏芒担任主编的同时也负责经营业务。承蒙她高看万科,向我询问了许多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她对事业的责任心和理想主义的狂热溢于言表。我后来才知道,在出版行业中,像苏芒这样身兼编务和经营的人是极少的。
谈话中了解到,这位在中国时尚界举足轻重的女性媒体人,却是音乐专业出身。她生长于音乐世家,从小学习古筝,19岁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为什么没有选择继续音乐生涯?苏芒给了我一个合理又意外的回答,因为她不喜欢。年轻时,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音乐家,而是做一个诗人或作家,她喜欢的是胡兰成、张爱玲、《百年孤独》。
幸运的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已经允许苏芒自由转型,按自己的爱好选择职业。1994年的一天,她来到《时尚》杂志社,成为一个小编辑。当时的杂志社在北京东单西裱褙胡同的一个小院,她得搬着自行车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儿,还要自己生炉子做饭,条件的艰苦可以想见。但这毕竟是她自己热爱的职业,“只要和杂志有关,什么都愿意干”!
没多久,老板发现苏芒有拉广告、做业务的天赋,没等她完全同意,就安排给她一个边做编辑、边拉广告的岗位。苏芒不乐意,但她不是抗拒或回避,而是又一次选择转型,百分之百投入地扮演了这个角色。既做业务,又做编辑,让她对杂志出版行业的规律有了全新、全方位的理解。摸爬滚打,逐渐成长,才有了今天的出版人苏芒。
编辑总有编辑的清高,别的编辑都不愿意去拉广告,为什么苏芒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她告诉我,那是穷人家的孩子要养家糊口的自豪感,是一个人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承担的幸福感。我听出来了,这是一种责任感,为了自己热爱的理想,必须勇于克服自己的好恶,去承担分内的责任。
有一次苏芒问我为什么选择登山,我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多样,人需要不断发展自我、更新自我,而不应被任何东西所预定。她问我,如果有一天她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还应该选择做什么?我给她一个建议,为什么不重拾古筝,继续少女时代的音乐之路呢?或许能够让自己找到乐趣,甚至做得更好呢!
这几年,我看到的苏芒依然在转变,在更新自我。不过,看来她还没有听从我的建议,而是朝另一个方向去更新。2003年她创办的“BAZAAR明星慈善夜”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慈善活动之一,累积募款七千多万元,在中国精英群体和年轻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并且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大奖”。作为一个出版人,苏芒第三次突破定型,更新自我,在公众领域有所作为,推动社会公益,这一次转变让我印象深刻。我也因此和她有了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我们一起探访过西藏的盲童,促成万科和时尚集团合作开展环保袋公益活动。
苏芒说:“活在喜悦的梦想和不息的追求中,这样,生命的每一天都活在了青春里。”我想,这或许就是“时尚”的真实含义?这也就是苏芒和许许多多她这样的人一再更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吧!
回望我自己的过去的20多年,创业也罢,登山也罢,其实正是一条努力摆脱预定、自我造就的人生轨迹。有哲人说,人有一种永无止境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边界的能力,和不断选择与否定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的永恒倾向。我想以此与苏芒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