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风雨崛起同仁堂(11)

国宝同仁堂 作者:边东子


康熙乙酉年(1705)六月的一天,同仁堂前鞭炮脆响,锣鼓喧天,热闹程度不亚于开张之日。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一块新匾被高高悬于大堂之上,白漆底上,是三个端庄隽永的黑字——“同仁堂”。匾额的上款是“康熙乙酉年六月吉旦”,下款是“孙岳颁题”。

众人一见,纷纷议论起来:“瞧见没,孙岳颁给同仁堂题的匾。他深得皇上信任,是专门替皇帝题写御碑的,像普济堂碑,就是当今圣上所撰,孙岳颁书写。”

“他还是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官呢!”

“可不是,听说皇上还在孙岳颁的家乡苏州,为他赐建了一座府第呢。准是同仁堂的药已经在宫里享有盛誉,孙岳颁才给乐家题写堂名。”

“孙岳颁为官清廉,不好声色,多少巨商大贾,费尽心机也求不到他的墨宝。他能给同仁堂题匾,不容易啊!”

他们说的都是实情。孙岳颁(1639—1708),字云韶,号树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的宫廷书法家。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孙岳颁曾奉旨参与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佩文斋是康熙皇帝的书斋。康熙喜爱书法,尤喜董其昌的字,孙岳颁的书法因深得董其昌之妙,而获康熙皇帝的喜爱。因此,书写御制碑文,多由孙岳颁代笔。孙岳颁为官清廉,康熙称赞他“室无媵妾,家绝管弦,政事之暇,唯焚香读书及临池选韵,笔歌墨舞而已”。

从此,这块由孙岳颁题写的匾,被称为“老匾”,成了同仁堂的传世之宝。

乐显扬不仅因为在太医院任吏目时积累了丰富的宫廷秘方、古方和验方,还通过丰富的实践,掌握了许多独到的配方和炮制方法,为开设同仁堂打下了基础。他更以极高的立意于清康熙八年(1669)为“同仁堂”立下了堂名,也定下了“济世养生”的理念,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的医药观。用今天的话说,同仁堂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因,一个高的起点。因此,乐显扬被乐家认为是同仁堂肇始之祖。而乐凤鸣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大栅栏开办了同仁堂药店,因此,乐凤鸣是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实际创办者。

第三节 前店后场展新貌

高瞻远瞩定真言

同仁堂自打开张后,各方来客出入不断,把大栅栏搅得红红火火。有的商家看了羡慕地说:“什么时候咱们也能有这番景象就好了。”

可也有人不以为然:“哼,花无百日鲜。少不过三五月,多不过三五载,这股热火劲儿就得过去。”

可是三五个月过去了,三五个年头也过去了,同仁堂还是那么兴旺,那么红火。

人们又惊讶了:“哟,看来同仁堂这朵花是长开不败啊,这里头有什么奥秘吗?”

乍看上去,同仁堂和当时的大药店并无二致:从大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专卖汤剂饮片、丸散膏丹的前柜。只见一溜整齐的柜台后面,站着一个个殷勤的伙计,他们的身后是一排排写着药名的“七横八竖”油亮的药柜,柜上摆着一个个装药的青花磁坛。绕过前柜是参茸柜,专卖散装、盒装的参茸等名贵药材。此外,还有陈设古雅的客厅,是专为接待贵宾用的。不过,同仁堂还有一个秘不示人的制药作坊,它就设在离大栅栏不远的打磨厂乐家的府中。作坊中设有斗房、北刀房、碾房、南刀房、方子房、酒库、账房等。斗房负责炮制饮片,制作丸、散、膏、丹等各类成药,还兼管委配药,就是按顾客的要求,用他们提供的方子,为他们制作丸散膏丹。账房自然是管理账目,收债发钱的。不过,账房又分外账房和内账房,外账房管对外经营的一切账目,内账房管内部的成本与利润计算以及工钱的分配与发放。方子房实际上一个木板印刷坊。因为药店每天要用大量的“门票”,也就是包在药外面的,印有同仁堂标识并且要盖同仁堂印章的贴纸,方子房就是专门印制“门票”和其他印刷品的。北刀房和南刀房都是切片的,但是南刀房切片更细,技术要求也更高,它专门切西洋参、半夏、槟榔、厚朴、附子、玉竹等细货。当时京城的药铺中,只有同仁堂等少数大药房才有南刀房,而同仁堂的南刀房尤其精细,成了同仁堂的一大特色。北刀房切“把子活”,即用手就可一把抓过来,稍压紧或用卡子卡住就可以切制的草药类药材,如益母草等,每味药切多大多小,都是有讲究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