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许叶芬不得不考虑同仁堂的前途和乐家的安危。这天,她把查柜刘辅庭找了来。许叶芬见面就问:“现在义和拳越闹越凶,又是烧教堂,又是杀‘二毛子’,照您看义和拳能不能把洋人赶走?”
刘辅庭说:“去年我去祁州办药材的时候,就听说河间府闹义和拳,传得可神了,什么‘刀枪不入’啦,让两个小孩用一根红头绳套在一座楼上,那楼自己就会倒啦。照我看,这些玩艺儿都是江湖上的招术,耍给人看看,混两个钱买窝头还行,上阵打仗可不行。可是现在愚民太多,竟相信这些,实在可悲。”
“照您的意思,义和拳是打不过洋兵的?”
“打得过最好,洋人祸害中国百姓,怎叫人不恨?可是靠义和拳的那两下子恐怕不行。”
“那依先生看,咱们同仁堂怎么办才好呢?”许叶芬告诉刘辅庭,“现在出什么主意的都有。有人劝我暂时到乡下避一避,说洋人是奔着宫里的财宝来的,不会到穷乡僻壤去找财宝。也有人说,就留在北京,哪儿也不去,祖上留下的产业,丢了可就回不来了。还有人说,咱们既不是拳民,也不是教民。要是仗打得狠了,伤筋动骨,破皮烂肉的准不少,无论是哪边儿的伤兵都得买咱们的药,因此,还得把买卖开大了,多造一些金创刀伤之药,没准还能大赚一笔呢。唉,这些主意,都不对我的心思。先生平日就有见识,有眼光。因此,想听听您的主意。”
刘辅庭说:“看来北京城难逃一劫了。要依我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为保住乐家根底,您赶紧带着家人和财物去山西吧。山西还有多年做买卖的老客户,能照应咱们。再有,听宫里的人说,太后和皇上为躲洋兵之乱,也要避走山西呢。”
许叶芬想了想,叹口气说:“看来,为了保住乐家的根苗,只好走了。可这么一走,同仁堂的店铺、乐家的宅子又怎么办?”许叶芬这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想找个人给盯着,可这人必须靠得住,还得有勇有谋,最好还能懂点儿洋话或是洋文。现在市面上这么乱,咱这同仁堂上上下下谁又能担此重任呢?请先生帮我寻思寻思。”
刘辅庭还能听不懂夫人话里的意思吗?他知道,这是担着性命安危的差事,可他也知道,在同仁堂,也只有他能担起这个重任。因为东家信得过他,还因为他多年奔走于各地药市,阅历丰富,许多急事、难事甚至危事,他能都应付,而且他也懂些英语。如果他不应承下来,同仁堂要是在这纷扰的乱世中毁了,自己也就没有栖身的地方了。思前想后,他终于应下了这件差事。
关于刘辅庭的身世,还有这样的说法。当年同仁堂的对门有一家药店叫“育宁堂”,它和同仁堂乐家老铺齐名,而且也为清宫御药房供药。育宁堂的大掌柜叫刘永泉,那真是个人才,在他经营之下,育宁堂的买卖越做越火,在外人看来,大有超越同仁堂之势。乐平泉看到刘永泉品端术精,很想把他挖过来帮自己经营同仁堂,就表示愿意出高薪聘请。刘永泉考虑到育宁堂对他有知遇之恩,不愿有负育宁堂,就婉言谢绝了乐平泉的好意。不过乐印川也真有办法。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永泉的儿子,他就是刘辅庭,两家联姻后,乐印川就将同仁堂交给刘辅庭管理。刘辅庭也知恩图报,尽心尽力维持同仁堂。晚年刘辅庭也因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人品而当上了清宫太医院的御医。但是在刘辅庭的《众难奇闻录》中,只有称许叶芬为“东家”的记录,没有证明他们是亲戚的根据,而且文中乐家似乎也没有给刘辅庭的眷属以亲友的待遇。虽然刘辅庭的后代又和同仁堂打过交道,但那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