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些问题,同仁堂集团新领导做了三篇“大文章”,也就是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
“第一篇文章”,就是严格划分三个市场,这三个市场就是“本市”、“外埠”和“海外”。负责本市销售的有什么本事,就在本市施展;专司外地销售的有什么招术就在外地耍弄;本应向海外拓展的,就只能“枪口对外”,不许反过来“打内战”。总之,各有各的市场范围,各有各的天地。你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干,但是不能越界。现在的人们都已经明白这些道理,可是在当初,许多人的头脑和当时的市场一样混乱。他们认为,赚钱就是一切,所有的规则都是给傻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层能够作好这篇文章,殊为不易,因为这不仅仅是给各位“诸侯”立规矩,还要让他们能自觉自愿地去执行,这就需要领导者有很高的威望,有强大的控制力:能放能收,既能激励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他们作到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经过一番努力,徒生内耗的无序竞争,变成了有序的良性竞争,企业的效益也因此大增。应当说,新一届领导写的开篇相当精彩。
新一届领导写的“第二篇文章”,就是实行三个“坚决”。新领导上任时,面对在仓库里积压的产品和“打开账本黄金万两,合上账本分文皆无”的严峻形势,提出了三个“坚决”:一是没有市场的产品坚决不生产,二是不能及时回款的单位坚决不供货,三是应收的账款就要坚决收回来。
当时要做到这三个“坚决”可不是件容易事。对那些不能回款的单位,你可以“一剑封喉”,断掉它的货源,可是它也在找你的“命门”,以图来个“咸鱼翻身”。这些单位虽然做生意乏术,找关系却有门路,于是送礼上门的、托人说情的、设宴摆酒的、金钱开路的,奇招迭出。何况现代社会,彼此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你可以断它的货源,说不定明天你有什么事要求到它头上,那时就有你好瞧的。“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没有些胆魄,是不可能做到“坚决不供货”的。
至于“应收的账款坚决收回”,也不容易。俗话说“欠债还钱”,索要欠款合理合法,为什么还要加上“坚决”二字呢?没有经过那个时期的人,是不知其难的。去催款时,对方往往不是哭穷就是用一个“拖”字诀来对付——这月拖到下月,今年拖到明年,更有甚者干脆耍起了赖皮,眼睛一瞪,胸脯一拍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那时社会上出过这种事,有的单位派人去收款,收款的人回来后声情并茂、有鼻子有眼地描述起人家如何困难以及如何在想方设法地还债,后来才知道,这位去催款的没有把单位的钱要回来,却把对方的贿赂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至于搞“挖心战术”,私下向债权单位的领导行贿、送礼、给好处费,以求对债务“减、免、缓”的也不少见。面对当时社会上的这种乱象,当领导的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品德,能“坚决”得起来吗?因此,这第二篇大文章,也就是三个“坚决”的贯彻实施,充分表现了新领导的功力。
虽然前两篇文章作得漂亮,但这“第三篇文章”才是真正的大手笔,这就是同仁堂集团的“股改上市”。尽管新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给市场划分了范围,为竞争建立了规则;实行了三个“坚决”,减少了库存, 缓解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然而这一切还只是“治标”,不是“治本”。那时,国企在许多人的心中就是亏损的象征,有人甚至辱骂国企是“臭水沟”,主张把国企“一卖了之”。不管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层有没有意识到,在这种社会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同仁堂集团杀出一条血路,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为老国企杀出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