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范荣康口述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 作者:袁唏


我1952年底从重庆《新华日报》调到《人民日报》工作,报社领导安排我在工业组做编辑和记者。《人民日报》编辑部那时跟现在一样是采编合一的。五十年代初期,《人民日报》的社址在王府井大街南口西侧的大甜水井胡同,全报社一共有二三百人,邓拓是总编辑,负责报社的全面工作。报社编辑部分为政治、工业、农业、财经、文教、文艺等组。我所在的工业组共有六七个人,组长是林聿时,副组长是聂眉初和汪奇,林聿时和聂眉初是从《东北日报》调来的,他们和我一样,是从各地报社调来充实党中央机关报编辑记者队伍的。那时我刚满23岁,是工业组最年轻的记者,分管采访、编辑交通和邮电方面的报道,经常跑的是铁道部、交通部和邮电部。

那会儿报社的人手少,也没有后来专门负责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评论部,分管各行业的记者不仅要写日常的消息、通讯,还要写自己所管行业的社论。一般的情况是,记者主管行业每有重大事情,记者要向组长报社论的选题,开会议一议,便由记者独立撰写,稿子写好后,先送政务院主管部委的领导审,最后由总编辑邓拓定稿签发。

五十年代,《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很多,几乎天天有,有时还一天两篇。从初到《人民日报》工作至1957年这段时间,我为《人民日报》写了很多篇谈工业交通工作的社论,我给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讲课时,对这一时期写的社论选题曾讲过一段话,我觉得能概括这一时期的工作:“我自己写的社论,大体有两类题目。一类如:《不要蛮干》、《不要随风倒》、《勤俭办企业》等等。这些社论,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主题非常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另一类如:《加紧努力完成今年的基本建设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提高重工业产品的质量》、《保障工人在生产和建设中的安全》等等。这些社论,不能说它没有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但严格地说来,这些社论的论题,它只是圈定了一个业务工作的范围。通常只作过这样的的考虑:‘质量问题很突出,要写篇社论喊一喊’,甚至只是:‘质量问题很久没有发言了,要写篇社论提一提’就把题目定下来了。”

在这一时期,为了写好《人民日报》社论,我做了一些探索,从选题、立论到写作方法我觉得都有独到之处,为《人民日报》社论带来一股新风。

一晃快五十年了,我记不得自己为《人民日报》写的第一篇社论是什么时候、什么题目了,就从还记得的文章说起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