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古往今来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桥。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十多年间一直是长江上唯一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我这代人小时候,都叫这座桥为“长江大桥”,前面并不冠以“武汉”二字,因为这是唯一。1959年连接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的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通车,但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江面比武汉窄得多,白沙沱大桥仅有800多米、长度仅是武汉长江大桥的一半,也只是一座造型简单的铁路桥,远不能与武汉长江大桥相比。直到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全部建成通车,长江上才有了可以与武汉长江大桥媲美的大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李文骥倡议,茅以升为首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就向中央政府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这一想法与中央政府的意图相合。
按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武汉长江大桥从1950年开始勘测设计,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任专家组组长,苏联专家组组长由西林担任。如《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这篇社论所介绍:“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经两年零九个月的钻探,作了四个比较线,召开了三次有国内桥梁专家、教授和有关单位参加的设计会议,才完成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并请苏联政府帮助我们对这些设计加以鉴定,苏联政府接受我国政府的请求,委派了二十五位著名的专家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初步设计的鉴定工作。”在这些工作完成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4年2月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
毛泽东在1953年2月来武汉时,听取了武汉长江大桥选址的汇报,还亲自踏勘线路,对龟山至蛇山一线比较肯定。
修一座桥要中央政府指示、中国政府请求苏联政府帮助、中央政府通过决定,可见这个工程在当时之不易,也可见重视的程度,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啊!
铁道部1953年成立了武汉大桥工程局,由彭敏任局长兼总工程师,后由汪菊潜任总工程师,梅旸春为副总工程师,从1954年初开工,再到1957年10月建成,光工程就花了近4年时间,现在看时间长了点,可按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是相当不容易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当年参加了设计工作,据他回忆,虽然苏联专家是顾问、是参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基本力量和决定权还是在中方。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横跨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桥梁,从基底至公路桥桥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可终年航行当时的大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