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在南昌起义中(4)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伦


然后进城,聂荣臻在一所学校里找到了周恩来。

周恩来听说,把第二十五师基本上拉出来了,非常高兴,连声夸奖:想不到,想不到,你们干得好!聂荣臻得知南昌城里起义军取得的辉煌胜利,看到满街标语,人们喜气洋洋,一派革命生机,也感到特别高兴。

前敌委员会决定,把聂荣臻拉出来的部队,补充了八百多名青年学生,编成3个团,仍称第二十五师,由周士第任师长,总人数约五千人,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之一。

第二十五师和叶挺兼任师长的第二十四师,加上蔡廷锴为师长的第十师编为第十一军,叶挺为军长,聂荣臻为党代表。

8月3日,起义军开始南征。

8月的暑天,南昌地区气候闷热异常,起义军一路上疲惫不堪,沿途疫病和自动离队的人数不少,大炮等重装备全部抛弃,许多武器弹药也丢掉了。

8月7日到达临川时,起义军已由出发时的23万人减为不足15万人,实力损失了1/2以上。

8月下旬,壬田、会昌两战,起义军打垮了敌人,但歼敌不多,自己损失不小。

9月19日,起义军占领广东大埔县三河坝,第一次分兵,以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的一部,留守三河坝。

9月24日,起义军占领潮汕,第二次分兵,留第二十军第三师守潮州。

主力分散,兵家之忌,尤其处于劣势的军队,更是如此。

剩下不足六千人的起义军,继续向东江地区进军,在汤坑与约15万敌军激战,歼敌三千多,打退了敌人,自己也损失两千多人,已无力再战,只得向潮汕撤退。

叶挺、聂荣臻率第二十四师,在撤退途中得知潮汕失守,起义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已经向海陆丰转移。

没有接到进一步的撤退命令,又跟起义军各部失去了联系,怎么办?叶挺主张,率部到福建南部地区去,那里只有张贞的一个师,兵力薄弱,沿途还可以找到第二十五师,会合后,在闽南开创一个新局面。

聂荣臻认为,叶挺的意见是正确的,但作为党代表,又觉得没有命令,擅自行动不好,所以对叶挺说,还是找到革命委员会再说。

叶、聂率部掉头向西,在流沙附近找到了周恩来和革命委员会其他领导人。

10月3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领导人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

在会上,叶挺重申他先前的主张:不到海陆丰而去闽南。

因为海陆丰是个狭长地区,又是背海作战,如果受到广州、汤坑两个方向敌人的夹击,就无法应付。

聂荣臻发言,支持叶挺的意见。

但因为去海陆丰是既定方针,第二十军的部队又已经先走了,所以会议决定,继续向海陆丰前进。

会议正在进行中,有报告说敌人已逼近流沙,起义军不得不紧急行动。

但只走出了5里多地,在莲花山云落附近,遭到陈济棠部优势敌人的袭击,起义部队被冲散。

叶挺、聂荣臻无法集中部队,只带着几名警卫人员,紧紧护卫着重病中的周恩来。

高烧昏迷中的周恩来,在担架上还不断地喊“冲啊,冲啊!”聂荣臻深情地看着这位老战友老领导,不断劝慰:“你发着高烧,需要休息。”

在当地中共党组织的掩护帮助下,聂荣臻、叶挺、中共汕头市委常委杨石魂护卫周恩来,在陆丰乡下养病。

几天后,周恩来病情稍稳定,杨石魂在甲子港找到一条小船,送周恩来去香港。

这条船,真可谓是一叶扁舟,周恩来住在舱底就容不下第二个人。

舱面上除了船工,只能容下叶挺、聂荣臻、杨石魂3人。

船驶向大海,风急浪高,颠簸得厉害,站不稳也坐不稳,为免于掉到海里去,聂荣臻等只得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在大海里搏斗了两天一夜,终于在10月中旬到达香港。

10月2日,第二十五师在三河坝与钱大钧部激战3昼夜,余部由朱德、陈毅率领,向湘南撤退,在发动湘南起义后于次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