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3)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伦


这样,我们“便(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后来,王明的错误观点受到了党中央的批评。

党外,阎锡山反对。

边区政府成立后,坚决推行减租减息政策,作为发动群众的主要措施。

不多久,工、农、商、妇女、青年组织都成立了各种领导机构。

其中农民救国会的会员达57万多人。

聂荣臻看到这一切自然很高兴。

1938年2月,彭真到达晋察冀,代表北方局领导晋察冀边区的工作。

3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彭真协同聂荣臻指导晋察冀、平汉路东以及平、津两地党的工作。

同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彭真为书记,聂荣臻、关向应、程子华为委员,组成中央晋察冀分局。

1941年1月彭真回延安,由聂荣臻代理分局书记。

一到敌后,聂荣臻始终抓紧抗日武装力量的建设。

收编杂色武装,是晋察冀武装力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抗战初期,聂荣臻先后收编的杂色武装共有三万多人。

发展抗日武装,聂荣臻更加重视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

经过努力,到1938年底,晋察冀军区的武装部队发展到近10万人,另有民兵等人民武装10万多人。

在一年的时间,由3000人的武装,发展到这样的规模,里面凝聚了聂荣臻的大量心血。

缺乏干部,是晋察冀初创时期的最大困难。

在聂荣臻的关怀领导下,1937年12月,以一一五师教导营为基础,在阜平成立了军政干部学校,孙毅为校长。

这所速成性质的学校,一年内培养了一千四百多名干部。

1939年2月,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教职员和学员两千多人来到冀中,聂荣臻多方关怀。

1个月后,聂荣臻指示成立军区教导团,专门培养连排干部。

抗大二分校、军政干部学校和军区教导团,为晋察冀军区培养了大批干部,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

在敌后,聂荣臻深感困难的另一个问题是武器弹药的严重短缺。

面对现实,他要求各部队发动群众,收集散在民间的各种枪支弹药,以应急需。

1938年5月,他指示在五台县西会村成立了军区的第一个枪械修造所,修造步枪、手榴弹。

1939年4月,军区军事工业部成立。

后来,该部发展成拥有6个修械厂,一千多名工人的军工生产部门,能修枪械,制造黑色火药和手榴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区武器弹药紧缺的困难。

聂荣臻一到阜平,就注意开辟冀中根据地。

经过了解,中共地下党员、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率部于1937年10月11日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改称人民自卫军,部队发展很快。

此外,中共中央北方局还派了红军干部孟庆山在保定失守以前到达冀中,在保属省委领导下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领导组建了一支武装游击队。

12月中旬,聂荣臻要吕正操率部到达阜平,进行整训。

在路西整训了1个多月的人民自卫军,建立了具有红军优良传统的政治工作制度,明确了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指导思想和坚定信心,返回冀中,利用日军兵力少而分散的弱点,迅速收编或歼灭了十多股土匪武装及部分伪军、伪组织,以后又北上到北平、天津、保定之间的三角地区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于1937年12月成立的由孟庆山任司令员的河北游击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并取得了许多胜利。

1938年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根据聂荣臻反映的情况,命令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总兵力一度达到六万余人。

第三纵队在聂荣臻的领导指挥下,长期坚持了冀中平原的游击战争。

1938年2月9日,毛泽东发出了“关于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聂荣臻接到指示后,决定派一分区政治委员邓华执行这项任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