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在总参谋部(3)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伦


1953年1月,在聂荣臻出席的第十次军委例会上,讨论了军队实行军衔制、薪金制、制定兵役法等问题。

随后聂荣臻即担任编制委员会、军衔委员会、兵役法起草委员会的主任。

他组织总参谋部的有关同志编写这3方面的文件,数易其稿,终于获得批准。

1955年,我军实行了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

前述几项制度的实施和逐步完善,使我军在正规化、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几步。

部队编制方面,由于战争年代各大战略区的情况不同,所以有许多不统一的地方。

1950年5月,聂荣臻在全军参谋会议上总结报告中说,部队编制上步兵今后要以师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军区供应、指挥,取消兵团和野战军机构。

武器装备方面要以师为单位,逐步统一枪、炮口径,以便组织弹药的生产和供应。

1951年4月,他在主持全军研究编制装备的会议上讲话提出:军队编制应由“三三制”(即每军3个师,每师3个团,每团3个营,每营3个连)改为“四四制”,以加强炮兵;装备要大部改成苏式的,因美式装备弹药消耗大,无法补充;连队要配重机枪。

同年7月,他又在有朱德以及军兵种领导出席的讨论军队编制问题的会议上说,军队新的编制,已经讨论过3次,大家基本上是满意的。

朝鲜战争的经验证明,以我们现有的装备是不能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

我们提出现代化的口号,其物质基础是新的装备。

搞新装备是困难的,但困难必须克服。

有了新的装备,部队的编制还要与之相适应,否则新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正当我军在正规化、现代化道路上起步迈进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战火很快燃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地区。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以大无畏的气魄和胆识,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击美国侵略军。

抗美援朝战争中,聂荣臻为贯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作战指挥意图,保障前线胜利,竭尽心力。

早在1950年7月上旬,为预作防范,聂荣臻两次出席周恩来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

7月15日,军委发布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据此,聂荣臻迅速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

到9月下旬,东北边防军由中南军区第十三兵团下辖4个军,配属3个炮兵师共20万人组成,并部署到了东北边防地区。

这为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8月1日,东北军区请示,可否派部分高炮部队到朝鲜一侧布防,以保护鸭绿江大桥。

8月2日,聂荣臻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经研究后,感到还是派出为好……因为鸭绿江的桥梁对我来说是必须保护的。”

4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

此后,经征得朝方同意,我军对大桥进行了严密保护。

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桥始终未被炸断过,这对保障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8月下旬,聂荣臻认为,中国被卷入朝鲜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光靠第十三兵团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命第九、第十九兵团到山海关内地区集结,做好支援东北边防军的准备。

毛泽东批准了这个建议。

这对两个兵团日后及时入朝参战,起了重要作用。

9月15日,美国侵略军在仁川登陆,接着大举北进,迅即向中国边境迫近。

我们虽预有准备,但对是否出兵朝鲜,党内还是有不同意见的。

中共中央、毛泽东思之再三,最后才下了入朝参战的决心。

在10月上旬聂荣臻列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才作出了最后决定。

10月8日,毛泽东正式发布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随即我志愿军入朝参战。

激烈紧张的抗美援朝战争,使极为繁忙的聂荣臻更加紧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