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2)

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备耕


刘伯承问大夫:打了麻醉药针,日后对大脑神经功能会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德国大夫很难明确回答这一问题。

刘伯承的担心没有得到可靠的解答,他考虑了一阵,坚定地向德国大夫要求,给他动手术不能用麻醉。

德国大夫惊疑不已,急忙嚷道:“不行,不行!不麻醉,这种手术我是不敢做的。

万一发生了意外怎么办?”

“大夫,请你放心好了。

不管发生什么意外,都不要你负任何责任。”

刘伯承的态度非常坚决。

这位德国医生连连地耸肩、摇头说:“真的吗?真叫我不可思议!”“真的,请你不用怀疑,我们中国人向来是言而有信的。”

面对坚强的患者,德国大夫想出了一个妥协方案,他提出:“刘先生,不全身麻醉,就局部麻醉吧。

不然,你会痛得受不了的。”

“不用,一点都不用。

不管痛得怎么厉害,我都能忍受。”

德国大夫一时说服不了这位从未遇到的患者,就想通过刘伯承的三弟刘叔禹去说服他。

德国大夫从医以来还未曾有过不用麻醉施行眼眶手术的先例。

刘叔禹听了德国大夫的一番话,感到向大哥阐明麻醉必要性是自己的责任。

刘伯承坦然说道:你们的好心我完全懂得。

不用麻醉做手术当然是痛苦得多。

但是 ,一个人被用了麻醉药,无论如何对他的大脑神经总是有损伤的。

德国大夫自己也不否认。

老三,你想过没有,要是我这次因为麻醉伤害了脑神经,失去了思维能力,成了一个只能吃饭穿衣,不能为国家民族和黎民百姓出力做事的废人。

不,这还算什么人,是行尸走肉!是社会负担。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战国时的孙膑被砍断了双足后,由于他身残志坚,有韬略智谋,后来能率领千军万马,布阵用兵,克敌制胜,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我这次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我救国救民的决心丝毫没有改变。

今后我还要为国为民带兵打仗,尽革命军人的天职。

所以,无论如何我是不用麻醉药的。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难道不能忍受一时的疼痛吗?俗语说,长痛不如短痛嘛!只有忍得今日之痛,才能免除终身之痛啊!说到这里,刘伯承斩钉截铁地吩咐刘叔禹说:老三,你去向德国大夫好好恳求恳求,请他千万不要给我用任何麻醉药。

如果他一定要使用麻醉剂,我只能转到别的医院去了。

面对刘伯承如此顽强的决心,德国大夫只得同意。

手术前,大夫来到病房,对刘伯承说:“我从欧洲来到亚洲,为各色人种动过无数次的手术,可是像你刘先生这样的手术不肯用麻醉,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呢。”

“那请你在我这个中国人身上试验一次吧。”

“好,让我试试吧。

当然,我们两人一定要很好地合作才行啊!”显然,德国医生不免心有余悸。

“我们俩一定会合作得很好的。”

医生赞“军神”手术开始,只见刘伯承双手紧紧地握住手术台的小柱子,牙关咬得牢牢的,强忍着钻心的疼痛,汗水从额头上、鼻梁上和全身的毛孔涌出,透过内衣把铺在手术台上的毯子也浸湿了。

德国大夫为了缩短刘伯承痛楚的时间,他聚精会神地使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腐烂了的眼球挖掉。

然后,精心细致地将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

整个手术过程有两三个小时,刘伯承自始至终同德国大夫配合得很好,连呻吟一声都没有。

手术比预期的要好,德国大夫在手术前准备的意外措施全没有用上。

手术结束,德国大夫和助手们把刘伯承从手术台上扶起来,看到湿淋淋的毯子和手术台小柱子上的指痕,德国大夫不由得激动得热泪盈眶,颤抖着双手感慨不已:“佩服!佩服!我衷心佩服刘先生的坚强意志和无比毅力!”后来,这位德国医生常对别人夸奖青年军官刘伯承的勇敢,赞扬道:“刘伯承真不愧为英雄,是军神!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外科医生,还没有遇见一个像他这样的顽强者!”刘伯承眼手术的非凡事迹,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同《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相比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