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昌暴动始末记》的光辉思想(1)

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备耕


提出新观点1926年11月27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四川军委委员的刘伯承,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在中国国民党四川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作了《军事报告》,对四川非常复杂的军事情况进行透辟的分析。

刘伯承指出:“老实说,此次北伐的胜利,不完全是革命军的力量,而是民众拥护本党的力量要占大多数。”

他提醒大家“务须深刻地记着,切实从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方面下一番苦功夫,将革命基础筑稳才是,若只图军事上的发展,革命是不容易成功的。”

刘伯承要求“使民众能确实地监督军人,且趋于真实革命之途才有结果,否则单靠军事运动,是根本危险的。”

为了保证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上,刘伯承等人于12月初在顺庆(今南充)、泸州发动起义。

顺庆起义被迫提前进行,非常仓促。

刘伯承等人12月9日赶到时,各路军阀部队的反扑已经逼近,当天在果山公园召开群众大会,刘伯承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并在顺庆设立总指挥部。

由于起义部队是旧军队,没有应有的教育训练,又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因此战斗力较差,很快就遭到失败。

12月16日,顺庆方面起义军,被迫向东撤退,只有一小部分跟着刘伯承到了开江县。

1927年1月中旬,中共重庆地委军委决定刘伯承即刻到泸州,主持泸州军事活动。

到了下旬,杨公、刘伯承抵达重庆,就泸州、顺庆军事问题进行布置。

刘伯承接受任务,他单骑赶赴泸州,即在原泸县道署内设立起义军总指挥部。

“刘伯承来了”,泸州的民心士气为之一振。

出于爱戴之心,民间纷纷传说:刘伯承真了不起,刘湘的军警多、马匹精,怎么也抓不到他,刘伯承快马单骑,风驰电掣,从重庆出来,经白市驿,上丁家坳,过邮亭铺,直奔泸州,一气走了140里,追兵动身迟,怎么也撵不上,这些家伙一个个气喘吁吁地落空而回,而刘伯承安安稳稳地进了泸州。

这个没有夸张的传说,长期流传至今。

刘伯承心里十分明白:泸州起义军没有按照计划行动,起义军上层陈兰亭、皮光泽见利忘义,迷恋“金泸州”每月十万元盐款税的巨大收入,他们没有挥师北上集中顺庆。

军委派陈毅到泸州接应起义军北上,并且他为北上部队拟经过的隆昌、荣昌、合川、潼南等地做了借道疏通工作,这几个头头硬是按兵不动,结果顺庆起义军孤掌难鸣,只得忍痛撤走。

处境艰难的刘伯承,首先安定民心、掌握军队、稳定大局,1月24日在泸州城发布第一张布告: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布告为布告事,照得本总指挥奉告整顿本军各路部队,现已到达泸城,从事整理一切,除分别呈令外,合行布告,军民一体知照。

此布。

总指挥刘伯承陈兰亭是土匪出身,部队素质太差。

袁品文是刘伯承的老部下,忠厚可靠,他向总指挥表示:“我愿每天到陈兰亭部周旋,时刻与陈在一起,使外邪不入,免生意外。

对团长皮光泽则满足其升官愿望,愿把自己部队(第四混成旅)划出一半,编成两个团拨给皮光泽,请晋升他为六路司令。”

刘伯承反复斟酌,决定采纳袁品文的建议。

所有部队一切活动,由总指挥部统一指挥。

刘伯承还规定,每天下午,各路司令要在总指挥部联合办公,以协调各路部队的关系,共同协议军政大事。

中共中央、中共重庆地委,在泸州起义后,都曾分派政治工作人员到起义部队。

刘伯承到泸后,又陆续调来几十名政治工作人员,各路军设政治机关或党代表,各团设政治指导员,绝大多数由共产党员担任。

总指挥部特别明确规定:部队对上对下的公文,须政工人员共同签署,方为有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