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内外交困慷慨悲歌(3)

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作者:张麟


周恩来此时已先到了西安。

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已为八路军将领安排了去山西的专列。

9月5日子夜,徐向前与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萧克、程子华及国民党军将领张治中,同车去山西。

列车在风雨中缓慢地行驶在陇海线上,79公里的路程,竟用了六七个小时!

天亮才赶到潼关。

大家下车后,乘船渡过浊浪翻滚的黄河,到达山西境内的风陵渡。

此时徐向前的心境同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不同,他默默无语地走着,心潮起伏,无比激动。

13年前,他为了生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大业,离开了山西,考入黄埔军校,开始了戎马生涯。

这十多年来,他征战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如今为了抗日,他又回到了故乡的土地。

是命运的安排?是革命的需要?他心里说不出,道不明。

来到了家乡,他渴望着能回去看一看父母,看看父老乡亲,看看那条滹沱河。

“从风陵渡一路过来,见到的是兵荒马乱的景象。

省府太原,也不例外。

那时,日本侵略军节节推进,已逼近晋东北的边境。

攻陷张家口之敌,兵分两路,一路沿平绥路西进,直指大同;一路沿宣蔚公路南犯,拟突破恒山要隘,直取太原。

攻陷南口之敌,则沿平汉线南下,企图夺取保定、石家庄,进窥娘子关,从晋东入。

山西境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那年秋天,暴雨成灾,数万灾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大量从冀绥前线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以及伤病员,四处流浪,无人收容,更增加了混乱气氛。

阎锡山恐山西有失,损害自己的利益和声誉,亲自跑到岭口行营,坐镇督战。”

到了风陵渡车站,阎锡山已派他的上校秘书梁化之在专列的站台上恭候。

这个专列,比陇海路的火车漂亮,只是小车头、小车厢、小铁路,显得十分小气。

人说这是阎锡山为了闭关自守,怕外边的火车开进去,请日本人精心设计的。

心直口快的彭德怀副司令,一上车就操着湖南腔数落了一句:“山西人真会算计!”

朱德看了看徐向前,风趣地说:“嘿嘿,我们这里也有个老西儿哩!”

小小的车厢里,这才算回荡出了笑声。

徐向前说:“我们老乡有一句名言:一个钱要当成十个花哟!”

小火车里又是一阵轻微的笑声。

这笑声,仿佛使这些忧心忡忡的将军们,暂时忘却了国破山河碎的战局。

小火车带着将军们的忧愁和希望,在徐向前的故乡土地上向北行驶。

它比起那中原的大火车,好像快得多了。

徐向前和一批久经沙场的战将,时而谈笑,时而向窗外眺望,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抗日战争,还是满怀胜利的信心。

这同他们在风陵渡看到的兵荒马乱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梁化之仿佛被八路军将领泰然自若的情绪所感染,也忘了日军已攻陷张家口,正兵分两路直攻山西大同和太原的险恶形势,时而有了笑语。

他还几次主动走到徐向前的面前,说些表示近乎的问好。

下午,专列驶进太原车站。

阎锡山没有到车站或宾馆迎接八路军将领。

日军已经打到他的家门口了,作为山西父母官的他,不抵抗面子上过不去,也难向国人交待;打吧,又生怕引火烧身,让日本人端了老窝。

对八路军在此关键时刻的出现,既欢迎又有戒心。

他还要摆出山西“土皇帝”的派头。

9月7日,徐向前跟随周恩来、彭德怀、彭雪枫乘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小汽车,在梁化之先导车的引导下,一路风驰来到雁门关以西阎锡山的岭口行营。

阎锡山脱去便装,换上军装风纪整洁,显示出日本振武学出来的“武士道”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