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都不会想到,是多年不见的儿子回来了。
徐向前又叫了一声:“大大,我是象谦。”
老人刹那间泪流满面。
无声的言语胜有声。
“娘好吗?”
徐向前扶着老爸爸,急切地问着。
“不在了,不在了!
她头年就过世了。”
战将的脚步沉重了,他扶着老人,一步步迈向他的出生地,迈向那个永安村。
他从小就爱母亲,爸爸外出教书,他在母亲的跟前成长。
几分钟前他还想,自己一进家,母亲又会烧香,又会感恩菩萨的保估。
却没想到老母亲与世长辞了。
徐向前百感交集。
他又记起一句老话:“军人是尽忠难尽孝”!
十二年不归的游子回到家,姐姐、嫂嫂、妹妹和女儿,恍如梦中相见。
女人们的泪更多,又说起他们的母亲临终前还叫着徐向前的小名,只是没能最后见儿子一面。
夜深人静,徐向前要女儿松枝掌着油灯,来到母亲灵柩前,站立了很久。
姐姐们又送来纸钱,替徐向前点燃了。
他不信鬼神,却从不反对妈妈烧香敬神。
若真的有神仙,它应该保佑那些常常供奉它的人,妈妈怎么不能等儿子回来呢!
“离乡十二载,戎马倥偬,转战南北,没有机会和家人团聚,但故乡的山川草木,亲人的音容笑貌,却一直萦回在我的脑海里。
年年岁岁花常发,岁岁年年人不同。
十二个春秋过去,故土面貌依旧,人的变化不小。
母亲于头年去世,棺材还放在家里。
父亲年逾古稀。”
“我父亲有文化,又因为儿子是‘匪首’之一,多年一直关心国事、政事,经常通过看报,了解党和红军的活动,了解我的踪迹。
所以,思想比较进步,认为共产党爱国爱民,比国民党强得多。
他说:‘象谦,看来你这条路走对了!
’我说:‘逼上梁山哪!
’后来听妹妹说,那些年国民党反共,阎锡山看在同乡分上,倒没来家里找麻烦。
只是有次蒋介石派了两名副官来,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俩人进门很客气,说是蒋校长派他们来,问问家里知道不知道徐向前的下落,有什么困难没有?我父亲回答说:‘自从象谦考上黄埔军校,就不知哪里去啦,连点音讯也没有,我正要找你们蒋校长要人呢!
’闹得两名副官哭笑不得,匆匆而去。
可见,老百姓也会和‘蒋委员长’斗智啊!”
第二天,徐向前的老姑母来了。
她听说侄儿做了共产党的大官,定是“衣锦还乡”了。
却没想到,这个大官穿着还不如老百姓暖和哩。
那身上的衣服单薄的,只能过春秋,不能挡寒。
老姑母心疼地说:“看你这衣服怎能过冬,姑姑得给你做条棉裤呀!”
徐向前一笑说:“姑姑,怕你做不起呀。”
姑姑说:“日子再难,一条棉裤姑姑还做得出来。”
徐向前说:“姑姑,我的同志们一万多人哩,要做都得做,姑姑能做得起吗!”
乡亲们都听说共产党、八路军抗战,却不知道他们的情形这么艰难。
老百姓哪里知道,红军改编成了八路军,编制是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却不给发饷。
第八路军堂堂正正的一个大官员,寒冬就要来临了,连棉衣棉裤都穿不上,老百姓难以理解。
乡下人都知道,凡是做了大官的人,都是“衣锦还乡”,一河之隔的阎锡山每次回家来,大车小车拉着吃的,穿的,那么神气,那么威风凛凛。
看来这共产党的官,和国民党的官不一样呢!
真是破烂的“穷八路”呀。
国难当头,乡下人说话也离不开抗战。
人人都怕当亡国奴,问徐向前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