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第一阶段攻城受阻,伤亡又大,士气颇受影响,上层领导干部中,有人对能不能打下临汾,亦发生动摇,甚至建议撤兵。
这个时候,可以说是系胜负于一念之差的关键时刻。
我们冷静分析,权衡利弊,认为取胜的把握甚大,绝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和失利吓破了胆。
横下一条心:不拿下临汾,誓不收兵!”
但是,他的身体与他的决心总是不能平行。
在攻打东关时,他写给在后方的黄杰的信中说到自己的体力是:“勉强下去还可以,只要不走路,不久坐,即可支持下去。”
死打硬拼,不是徐向前的战术。
他又使用了在大别山区攻击新集城的老战术,命令部队挖坑道。
“读过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土行孙是个神话人物,擅长钻地行走,来无影,去无踪,在姜太公手下屡建战功。
我们打临汾,炮火不强,城坚难摧,只好从地下想办法,依靠坑道爆破解决战斗,所以谓之‘土行孙战法’。”
坑道作业,是双方斗智斗力的战斗。
徐向前指挥攻击部队,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苦战,挖掘了4条坑道,将16万多斤的炸药通过坑道送入敌人的脚下。
4月10日下午,攻击部队开始了进攻。
三发信号弹升空,瞬间92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开火,对敌人阵地实施摧毁性射击。
一小时后,营连的各种火器同时开火。
火力准备持续两小时。
敌东关阵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紧接着是惊天动地的坑道大爆破,如火山爆发,城垣被炸开了两处缺口。
突击部队冒着浓烟烈火,迅猛登城,像潮水般向敌纵深发展。
经一夜激战,敌六十六师大部被歼。
人民解放军攻入临汾东关的消息,像一声惊雷在南京炸响。
此时正在举行“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
出席大会的山西议员们惊恐万状,遗老遗少们一日两次向蒋介石请愿,请求他立即派飞机助战,以解临汾之危。
蒋介石在大会上讲:“请山西父老放心,请在座的各位代表放心,我们决心保卫临汾”。
他派空军出动飞机助战,一面对围临部队的阵地实施狂轰滥炸,一面给守城的部队空投面粉、大米和罐头,安抚军心。
阎锡山龟缩在太原,无力派兵增援临汾,电令梁培璜:“人尽物尽,城存成功,城亡成仁”。
又派六十一军副军长娄福生,乘小飞机降于临汾城内,传递手令,告诉梁培璜:“不要希望援兵。”
梁培璜只好说:“给蒋总统、阎总司令回电,我梁培璜决心与临汾共存亡!”
5月17日17时,由八纵、十三纵及太岳部队两个团组成的攻城部队,开始发起总攻。
战斗至深夜,城内之敌全部被歼灭。
梁培璜等高级将领裹胁部分群众从西门逃跑,最后在途中被活捉。
5月18日晨,临汾战役胜利结束,至此,晋南全部解放。
这一仗打了72天,共歼敌24万余人。
攻城部队也伤亡15万多人。
战后,徐向前拖着病体,在城垣上转了一圈。
如此坚厚的城垣,如此强固的防御工事是他少见的。
他在给党中央、毛主席的电报上有“伤亡大、胜利大、锻炼大”九个字。
毛泽东在临汾战役的经验报告上批示:“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九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两万人,费去七十二天时间,付出一万五千人的伤亡,终于攻克。
我军九个旅(七万人)都取得攻坚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
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