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

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作者:张麟


紫光阁的春色

71岁的徐向前,1972年5月接受了一项新任务——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到全国各地参观访问。

对徐向前说来陪同虽不算美差,倒也可以借机走动走动。

6月,徐向前又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使的身份,出访斯里兰卡;7月又率领军事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

年老多病的徐向前,对出国访问并无多少兴趣,他这位“好人”,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伟人在逆境中,关心的往往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命运和世界风云的变幻。

徐向前在养病的日子里,每天都把战争与和平问题装在心里。

“文化大革命”中,他最关心的是国际形势,是军队的稳定,是战备问题。

他把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看成战争与和平的焦点。

在北京每天起来吃饭前第一件事:看《参考消息》,像从前打仗一样,对敌军阵营指挥部的一丝一微的新动象,都放在心上。

下放二七机车车辆厂“接受再教育”的日子,《参考消息》、国际内参之类的文件看不到了,每天醒来头一件事是打开收音机,听国际新闻。

在10个多月里,他除了4月份参加过“九大”,受到批判外,还有幸地和陈毅、叶剑英、聂荣臻三位老帅多次聚会中南海,按照周恩来总理转达毛泽东的指示,成立了“国际研究组”,研究国际形势,讨论我国的国防和战略问题。

组长是陈毅。

中南海紫光阁,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元帅们经常活动的场所,“文革”以来,它变得冷清了。

自从四位元帅每周来聚会,紫光阁又恢复了它的生气。

春天来了,紫光阁前的树绿了,花开了,室内又多了盆景。

老帅们相会在一起,看材料,交换意见,时而有了笑语。

此时此刻,也都忘掉了疾病和全国动荡带来的种种烦恼。

徐向前和陈毅没有一起工作过,长征时陈毅被留在了中央苏区;抗日战争中,陈毅在江南新四军,徐向前在江北八路军;建国以后好长时间也不在一起工作,因此,他们俩到了一块倒有点生疏。

徐向前和叶剑英同是参加过广州起义的战友,长征途中在川西草地上会师后,有相当一段时间两个人都在右路军指挥部,可以说是朝夕相处;至于和聂荣臻,那更有一段情谊:新中国成立时徐向前为总参谋长,聂荣臻为副总参谋长,在徐向前养病期间,总长的职务一直由聂代理。

如今四元帅算是患难与共,大家见面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热。

陈毅是位乐观主义者,见到其他老元帅们,欣喜若狂,风趣地拱拱手:“各位,都要支持一下我这个小组长呀!”

说得老帅们开心大笑。

每次开会,徐向前总是提前三分钟进入会场。

他有严格遵守时间的习惯,尽管住在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机厂,路上行车常有堵塞,司机却能准时到达。

工作人员见徐帅常常早到,总说一句“徐总早啊!”

徐向前微笑回答:“路远,得比路近的跑快点嘛!”

陈毅身体欠安,有时来晚了几分钟,还说一句红卫兵的话:“罪该万死!”

逗得大家发笑。

尽管批判“二月逆流”搞得人心不安,老元帅们成了“老机”——是“右倾机会主义”,他们仍是不遮掩自己的本色。

有时,即使身体不适,也抱病出席。

一是为了完成毛泽东、周恩来的嘱托,二是难得的相会机会,谁也不肯轻易放过。

每次讨论会都很热烈,老帅们以自己高瞻远瞩的胸怀,丰富的经验和对时局发展的敏锐的观察力,分析研究世界局势,分析研究苏联与美国、大国与小国的种种复杂和微妙的关系。

徐向前战争年代多谋善断,大别山时期有“小诸葛”之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