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机智刘伯承(1)

为胜利写真 作者:徐肖冰


1938年9月,延安电影团正式成立。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兼任了电影团的团长,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李肃负责政治与组织工作,袁牧之负责艺术指导(编导),吴印咸和徐肖冰担任摄影。另外又从抗大的学生中调来叶仓林和魏起。全团中只有袁牧之、吴印咸和徐肖冰三个人是搞过电影的。

为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电影团的人们需要分头到前线去拍摄战斗场面。出发前,一直支持电影团工作的毛泽东特意接见了他们。得知这个消息时,大伙儿的心情非常激动,徐肖冰兴奋得连照相机都忘了带,就到主席那儿去了。毛泽东留大家吃了一顿令人终生难忘的午饭。第二天,徐肖冰和同事们用毛驴驮着仅有的两架摄影机离开了延安。

经过十余天的艰难跋涉,电影团到达了晋西北根据地,时任120师师长的贺龙热情接待了他们。当贺龙看到这个用毛驴背东西的电影团时,这位身经百战、粗犷豪放的将军,立即从有限的战马中拨出几匹送给了电影团,并派队伍保护着电影团,穿越日军设在晋西北与晋察冀两个根据地之间的封锁线。

徐肖冰带着一个通讯员,用马驮着摄影器械,去冀中根据地拍了两个多月,然后又到了太行山武乡县王家坪的八路军总部。这里周围都是山,当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杨尚昆等都在这一带。

在这些领导人里,可能说话最少的就数邓小平了,他平时沉默寡言,对照相也不感兴趣。

由于当时的拍摄条件比较差,只有一台摄影机,徐肖冰一个人拍,有时拍一次还不一定能成功;有时一个动作拍一个角度不够,还要从别的角度再来一次。比如打电话,可能徐肖冰第一次只拍了电话机,第二遍才拍打电话的人,这样就要让打电话的人再打一次电话,领导人的时间都很宝贵,那些领导被徐肖冰“指挥”得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在军用地图前表演作战部署,一会儿又换换位置。总之,同样的动作,让他们做好几遍。就是专业演员也有为反复折腾而烦的时候,更何况所摄对象是当时身负重任的将军们。

终于,有人抗议了,那就是邓小平。徐肖冰开始给他拍的时候,他很拘谨,拍着拍着他就烦了。他大声说,“把我们平常工作的场面拍下来不是很自然吗?现在,重复的东西太多,表演的东西太多,很不自然,你们这是搞什么嘛?拍一点儿不就行了吗?”幸亏当时有刘伯承圆场,要不,徐肖冰可能就下不了台了。

刘伯承的话说得非常有意思。他说:“不拍不知道,一拍吓一跳。原来拍个电影这么麻烦,看来我们这些人是做不了演员了。不过小平啊,你别着急,他们是为了把我们拍得漂亮一点儿,要不,我们这些人本来就让人害怕,再马马虎虎地拍,还有谁敢看我们?自然而然,其实不然。”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徐肖冰曾经拍过一张《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百团大战”战后总结会上讲话》的照片,这张照片因为人物大多处于阴影之中,所以给人印象不是很深刻。刘伯承最讲战术,他给自己的战士讲解也通俗易懂,他给训练班的学员上课时,先讲来上课的路上发生的一件事情:早饭后他和李达骑马到这里来,李达的坐骑突然受惊狂奔,他的马也受了感染,嘶叫着四蹄乱蹦,拼命飞奔。两个人使劲勒住缰绳,马跑了一里多地才停下来,两个人都莫名其妙。等警卫员追上来,才揭开谜底:原来是一群黄蜂从后面袭来,叮着马屁股蛰。黄蜂虽然小,威力却不可小觑。俗话说:无角的绵羊受欺压,有螫的黄蜂不可侮。这就是游击战术,你跑吧,它顺风追,时不时蛰你一下;你回头打它吧,它又鬼精灵地飞开了,叫你毫无办法。这就是说我们要以精干的兵力,袭击敌人尾部,袭击敌人的侧翼,也袭击敌人不备的地方,蛰它一下再跑,再寻找时机蛰它,顾名思义,我们把这种战术叫做“黄蜂战术”。刘伯承的肚子里总是装着无数的锦囊妙计,让听的人非常入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