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十几元的衣服,吃三四元的饭菜,一周只吃一次肉,农民工在城里很节俭
2005年7月18日晚上,北京市宣武区一工地的地摊旁,几位农民工正和摊主讨价还价。他们要买几件无袖背心。经过一番计较,最终以10元3件的价格成交。
“说来有些不好意思。我出来打工好几年了,穿的衣服大都是在地摊上买的。特别是夏天,我们穿的衣服都是价钱最便宜的。”来自河南的小张说。
随后,小张为记者算了算他在城里的消费账。在工地上吃饭每天花8元左右,一个月下来需要250元左右。抽的烟多是一元多钱的便宜烟,一个月花费超不过50元。穿衣服一年超不过200元。一个月的消费在300元左右。“你看我身上的衣服,裤子15元,黄胶鞋10元,背心10元3件。城里人讲究的那些消费,我都不敢想。”
来自河北的杨秀琴和丈夫都四十多岁了,8年前夫妻二人来到北京市打工。丈夫杜建军做体力活儿,杨秀琴在一家单位做清洁。
“日子过得艰难。”这是杨秀琴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我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为全家煮饭。一天的米饭一次做好。早上吃咸菜下饭,然后老公外出找活儿干,主要做些体力活,一个月下来,有八九百元的收入。我每天去做清洁,一个月下来,500多块钱。两人收入1300多元,但这些钱根本就不敢乱花。”
据杨秀琴介绍,每月300元的房租几乎是他们主要的消费项目。除此之外,则是能省则省。
杨秀琴和丈夫每周吃一次肉。“不敢买精瘦肉,只敢吃5块钱一斤的半肥半瘦的肉。一般情况下,每顿一个素菜,最多加一个咸菜。米面有一部分是从农村老家带来的。”杨秀琴说,为节约时间和钱,她和丈夫还经常一天三顿吃同一样菜,哪有过多的钱花在吃上。
供孩子上学,盖新房,农民工收入的大头补贴了家用
2005年7月19日上午,来自安徽的农民工老郭走进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的三里河邮局。向工作人员要了一份汇款单,老郭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往家汇了1000元钱。
“钱带身上,一是不安全;二是花得太快。身上没多少钱,花钱时就得掂量掂量了,可花可不花的钱就不花了。所以,把钱寄回家,就等于省下了。我们出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多攒一元是一元。再说孩子秋天开学就得交钱。学费、书费,得用不少钱呢。”老郭说。
自从按月发工资后,老郭每月领到薪水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汇款。老郭今年40岁,常年在外做建筑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大的读高中,小的读初中。老郭月工资1300元,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外,每年有近1万元节余。两个孩子读书,每年报名费要1000元,加上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各种花销,每年花在小孩身上的教育费用达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