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讨篇:“共建型”医改“增量”包围“存量”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

本报策划的关注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日前,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

记者:关于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常修泽:前不久,国家有关研究机构提出“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先后到全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先行城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广东省珠海市以及北京市的部分城区作了调查,还与卫生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多次直接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医改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政府管基本保障,市场管超值服务,社会管广济善助,简称“共建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思路。

记者:“共建型”医疗卫生体制怎样才能建立起来呢?您有何具体想法?

常修泽:我的想法是,三线增量,以增量变革促存量变革。所谓三线增量,一是按照“政府管基本保障,市场管超值服务,社会管广济善助”的思路,推进三线增量投资;二是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向医疗卫生部门投资,这应该是增量变革的新亮点。我对此充满期望。一是增加政府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二是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向医疗卫生部门投资,这应该是增量变革的新亮点;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特别是非政府组织(NGO)对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包括投资。

在以上增量变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增量”对“存量”的包围之势。这就是说,启动点放在增量上,但当增量变革形成一定的支撑力之后,要及时对公立医院的存量格局进行调整和变革。比如在公立医院中,建立包括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流转和产权保护的一整套现代产权制度,公立医院也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机构来营运。此外医院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运作机制等等。总之,通过增量和存量的双线变革,推动医疗机构纳入新的体制轨道,从而实现卫生医疗事业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

记者: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什么好办法?

常修泽:我认为应该做到基本医疗保障平等化,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