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因是毛泽东的故乡而闻名遐迩。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农村党支部——韶山特别党支部也诞生于此。这样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山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红色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又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韶山村名片
韶山村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05亩,共有15个村民小组,456户,农业人口1311人,省市有关单位驻村城镇人口2400人,全村共产党员78人,设党总支一个,支部2个(农业支部和企业支部)
1994年,韶山村率先成为湘潭市“小康村”
199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过亿元
韶山村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村委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及湖南省首批“十佳红旗村”。
200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把韶山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工程、率先实现全国小康的示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示范工程、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工程和城乡人民率先致富的示范工程,即“五个示范工程”。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伴随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记者走进了韶山冲。
1893年12月26日,韶山上屋场,毛顺生、文七妹夫妇的第三个儿子降临人间,这个名叫“石三娃”的伢子,就是后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改变中国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1925年,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及儿子岸英、岸青回到韶山上屋场。同年6月的一天晚上,在家中阁楼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毛新梅、李耿候、钟志申、庞叔侃4位农民的入党仪式。从安源路矿归来的中共党员毛福轩被任命为支部书记。自此,中共韶山支部诞生了,因该支部直属当时的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故又称韶山特别支部。在第一届党支部5位成员的领导下,韶山农民运动从此轰轰烈烈展开,并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韶山人民从那时起,就在党的领导下,为求翻身得解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难忘流金岁月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韶山,也因为出了个毛泽东,而成为世人向往的圣地。
在一栋绿树鲜花环绕的小洋房里,记者见到了韶山第一个互助组——刘秀华互助组组长、今年78岁的刘秀华大妈,她回忆起当年人们参观韶山的情景,仍是激动不已:“那时候整天红旗飘扬,村里是人山人海,参观队伍见首不见尾……了不得,了不得!”
在毛泽东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得以看到那些尘封的《接待日志》,厚厚的一堆本子里写满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人士、国际友人及普通群众前来韶山参观的真实记录。
韶山人与时俱进
在“毛家饭店”,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正忙着招呼客人,她就是汤瑞仁大妈。这位曾经捧着与毛主席的合影激动地哭了三天三夜的大妈,从大胆地在毛泽东故居前卖茶叶蛋,到第一个开办以毛姓命名的饭店,进而建成今天加盟店遍布全国的餐饮集团,她身上所体现的正是韶山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
“韶山的旅游业和文化有其独特的地位,历史既给韶山带来了荣耀,也为韶山带来了繁荣。”以收藏、开发和经营毛泽东纪念品而闻名的韶山新一代“淘金手”田海明,自豪地对记者说。
在韶山,改变观念,紧跟市场,开拓创新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
村庄美农民富风尚好
作为国家红色旅游基地,韶山村早已今非昔比。近年来,该村党总支领导村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栋栋小洋楼依山而建,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到每户农家,这里俨然是田园都市。
该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对记者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韶山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与时俱进,1994年就率先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现在,我们全村1311人,456户,98%住上了新楼房,彩电、冰箱、摩托车基本普及,有线电视入户,小汽车、电脑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毛雨时顿了顿,接着说,“现在,我们村456户人家有80多户买了小汽车,一些农民还买了电脑上网查找致富信息。去年11月,我们村的李定红通过网上远程教育,就杂交水稻增产问题,还与袁隆平院士直接对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