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常江,46岁,甘肃省甘谷县盘安镇人
人数总量:北京约2000~3000人
群体特征:走街串巷卖蜂窝煤
月均收入:800元左右(今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看到常江,不禁让人想到这首诗。连着3个月,常江一直这样走街串巷地卖蜂窝煤,因为这份工作的季节性很强,所以他得抓紧时间多卖点,尽管一车煤赚不了几块钱,但积少成多,也可以养家糊口。
“虽然我已经卖了七八年蜂窝煤了,可没攒下多少钱,现在推三轮车卖蜂窝煤的人越来越少了,别人用货运三轮车拉一次,我得骑车运2~3趟。”常江说,现在烧蜂窝煤的人家越来越少,他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他的蜂窝煤是自己生产的,所以要比市价低一些,才会有买家,现在大多数北京居民都是向煤厂直接订货,只有理发店、小饭店、杂货店才会光顾他的生意,今年的生意尤为艰难。
“今年的蜂窝煤没涨钱,市价七毛一块,可我要卖就只得卖六毛五,要说质量,那是比七毛的差点,要不然我哪有钱赚,空跑腿的活儿我可不干。”常江说自己的进煤渠道绝对没问题。
说话间,一个卖菜的商贩在菜棚里招呼着他:“煤怎么卖?”“6毛5,看这煤的质量,你就放心使吧!”看菜贩有些动心,常江钳着一块蜂窝煤进了屋子,熟练地用钩子把炉眼打开,将里面的蜂窝煤取出,将自己的蜂窝煤放进去,炉火立刻烧得旺了起来,“瞧瞧这质量,烧三四个钟头绝对没问题!”“好吧,要400块!放在后面吧!”菜贩将常江向屋后引去。
因为常年从事体力劳动,常江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手指关节粗大有力。他有专门的搬煤工具,一块带把儿的木板,把蜂窝煤齐整地放上,一哈腰,双手使劲,以木板一侧紧抵小腹,像小孩子一般高的蜂窝煤抵着胸腹,直至高高仰起的下颌,乍看上去,好像他用下颌与两手就将小山似的煤搬起来,噔、噔、噔往前走,步履稳健。
到了菜贩指定的位置,如何摆放蜂窝煤很有技术含量,外行人即便勉强摆好,那堆煤也摇摇晃晃。常江是摆放蜂窝煤的高手,摆得错落有致,常江说这样要用煤时,只需从外到里依次拿,那堆蜂窝煤会一直稳稳当当的。
离开菜棚,常江说现在市场上的煤有好有差,一般的人看不出来,他却能轻松分辨出来,颜色稍微白点的是质量差点的煤,因为两种煤燃烧的时间差不多,所以一般的买家也看不出来。
常江说自己家穷,许多人出来打工,他也就出来了,没找到别的活,就干起了卖煤生意……过去,生意好时,一个月也能挣千把块钱。“家里没有别的收入,全指望着我这几个钱。”他叹息着,但很快就又笑起来:“什么活都得有人干吧,对不对……”
常江说自己租住的房子也烧煤,他出门上工,妻子在家一般舍不得烧煤,只是等他回来前,妻子做饭时才生炉子,妻子说生一天的炉子能烧了一天的饭钱。妻子有病,常江怕妻子凉着,所以每次进煤的时候总拣点煤渣,可即便这样,妻子也舍不得烧。
跟煤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常江的身体也起了变化,他说自己有时会咳嗽,但不严重。“可能是煤灰熏的。”这点小毛病在常江看来,是不用去医院的,他说自己折腾不起,去趟医院没有个三五百的下不来,常江说自己去年冬天发烧5天都没退烧,去医院,光挂个号就花了7块钱,吓得他硬是回家挨着去了。
“我们出去卖煤就怕遇上雨雪天,这煤就怕泡,打湿了就不好卖了。所以车上放着塑料布,雨雪天可以用得上。”常江从车座下取出塑料布披在身上,“天冷的时候还能挡挡风。”